新質生産力加速培育壯大 經濟含“新”量不斷增加 本市平均10天推出一項産業新政

日期:2025-04-09 08:10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一天的時間能做什麼?平均每天,北京要誕生289家科技型企業,下線800多輛新能源汽車,生産6000多萬塊積體電路……日復一日中,北京經濟的含“新”量持續增加。

  近兩年,北京瞄準通用人工智慧等細分産業出臺了70多項支援政策。也就是説,平均10天,北京就有一項産業政策“上新”,帶動現代化産業體系加速構建,助推新質生産力持續壯大。

  含“新”量

  新興産業貢獻工業增長近九成

  這周末,全球機器人的“目光”將聚焦北京亦莊——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即將上演。最近,多個參賽隊陸續抵京測試。

  即將上場的人形機器人中有不少是“北京人”。一年前,北京人形機器人“天工”一亮相就以“擬人奔跑”的姿態震撼行業。這一年,“天工”就像不斷成長的少年,學會不少新本領,不僅能連續爬百級臺階,跑步速度也更快了,從最初6公里/小時變成10公里/小時,甚至挑戰最高12公里/小時的巔峰速度。

  與“天工”一樣,氫內燃機、朱雀三號、腦機介面等一批新質生産力培育成果競相涌現。“看首都高品質發展,首先要看到經濟中的含‘新’量。”市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中心經濟師張藝秋引用了一份數據: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長14.6%,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近九成,新興産業已經成為經濟增長中的“最強引擎”。

  如果從區域看,北京含“新”量最高的“三城一區”所在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8萬億元,以不足6%的土地面積貢獻了約四成全市經濟總量。

  從細分行業看,更是多個領域邁入“規模爆發”新階段:醫藥健康産業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成為繼新一代資訊技術、科技服務業後的第三個萬億級産業集群;汽車産業産值增幅創十年新高,新能源汽車産量增長近3倍;人工智慧核心産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形成了涵蓋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的全鏈條完整佈局。

  打頭陣

  躋身全球百強科技集群前三位

  雁棲湖畔,“模擬地球”在全球共用。

  直徑3米的LED版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上“風起雲湧”,精準模擬氣象、洋流、植被等變化,吸引了多個國家的團隊趕來研究大氣圈、水圈、冰凍圈等各圈層之間的相互聯繫和作用。

  這是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16個已向全球開放的科技設施之一。這些設施吸引了康橋大學、蘇黎世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國際知名高校參與科研合作。懷柔科學中心已佈局37個科技設施,累計向全球開放機時超123萬小時,這也讓懷柔成為全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首都科技創新發揮着“打頭陣”的示範引領作用。“北京已經躋身全球百強科技集群前三位,為持續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供有力支撐。”市發展改革委綜合處副處長夏銘君透露,在京全國重點實驗室已達77家,約佔全國總數的28%。

  這些科技設施和重點實驗室孕育着大量“從0到1”的原始創新成果。北京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基礎研究佔研發投入比重均保持全國領先。2024年北京58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數量位居全國第一,近兩年創新型産業集群示範區承接三大科學城成果超550項。

  按照計劃,2025年本市將增強原始創新策源能力,探索地方參與懷柔科學中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考核評價、運作支援路徑,支援企業積極參與核心技術攻關與科技成果轉化,組織重點産業集群企業與戰略科技力量對接合作,支援一批專家實名推薦的非共識創新項目。

  上力度

  設立千億元政府投資基金

  如人形機器人需要工作崗位實訓、大模型需要數據學習、民營火箭需要保險支援,剛剛顯露勢頭的未來産業發展中難免遇到挑戰,也更需政策的“一臂之力”。

  兩年以來,本市已經累計出臺70余項細分産業支援政策,覆蓋通用人工智慧、人形機器人、醫療器械、新材料等細分産業,這些産業含“新”量都不低。

  扶持新産業發展,資金助力必不可少。本市設立了8隻總規模達千億元的政府投資基金。2025年,北京還將優化“研發貸”“創新積分貸”等線上服務,及時精準對接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服務專精特新企業快速申報北交所上市,並研究推出專精特新指數。

  體制機制創新持續深化,讓各類經營主體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北京服務”營商環境品牌持續擦亮,2024年平均每天新註冊科技型企業達到289家,116家企業入圍全國科創企業500強,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2.0方案任務全面落地,外貿進出口總額穩定在3.6萬億元以上。

  2025年以來,北京加快實施“開門紅”穩增長專項行動,經濟運作延續向新向好的發展態勢。1到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新能源汽車、電子元件、工業機器人等新興領域産品産量實現成倍增長,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31.2%。(曹政)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