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臨床試驗審批縮至30個工作日 商保醫保“一站式”結算試點 本市推出32條新措施支援醫藥創新

日期:2025-04-08 08:0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重點儲備和服務不少於10家本市擬上市醫藥企業;培養引進1000名優秀人才,打造支撐醫藥健康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多層次人才梯隊;新設100億元規模醫藥並購基金;臨床試驗項目啟動整體用時壓縮至20周以內……4月7日,《支援創新醫藥高品質發展若干措施(2025年)》發佈,重點圍繞臨床試驗、審評審批、臨床應用等關鍵環節,推出32項具體舉措,激發創新醫藥企業整體活力。

  市醫保局透露,2025年年底前,商業健康險與基本醫保“一站式”結算將在部分醫療機構試點實施。

  臨床試驗項目啟動整體用時壓縮至20周以內

  提速,是32項舉措中涉及最多的內容之一。比如深化創新藥臨床試驗審評審批試點,將審批時限由60個工作日壓縮至30個。深化藥品補充申請審評審批試點,將審評時限由200個工作日壓縮至60個。推動全國首個疫苗檢驗中心投入使用。無源醫療器械和診斷試劑檢驗時限平均縮減至60個工作日,有源醫療器械檢驗時限平均縮減至90個工作日。

  臨床試驗項目啟動整體用時壓縮至20周以內,多中心試驗項目倫理審查互認率提高至90%以上。醫療機構將依託電子病歷共用應用系統,通過人工智慧技術賦能受試者招募工作,提高效率。

  《若干措施》還提到,深化藥品進口通關抽樣一體化、24小時通關便利化。進口藥品通關檢驗每批次用量從全項檢驗用量的3倍減為2倍。暢通臨床急需進口藥械“一次批復、多次通關”方式,持續擴充罕見病用藥品進口品類。

  構建500億元規模醫藥健康産業基金

  真金白銀打造創新醫藥産業佈局。若干措施明確,將構建500億元規模醫藥健康産業基金,包括新設100億元規模醫藥並購基金。發揮好市級200億元、區級100億元兩級生物醫藥投資基金協同作用。帶動100億元以上規模社會基金投資醫藥領域。2025年,重點儲備和服務不少於10家本市擬上市醫藥企業。

  從地圖上看,本市將高品質建設國際醫藥創新公園,打造全球醫藥創新人才在華創業第一站;打造首都南部醫藥産業升級新引擎;持續提升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産業發展能級。

  落到細節,本市將啟動建設腫瘤、心腦血管、神經退行性疾病等重點專病全自動智慧化生物樣本庫,推動腦卒中等高品質樣本數據資源應用;建立重大疾病臨床試驗預備隊列。鼓勵醫企建立研發諮詢合作機制,佈局研發管線。推動醫療機構開展已上市藥物擴大臨床適應症研究、使用。

  《若干措施》尤其提到,支援圍繞阿爾茨海默症開發更精準快速、低成本的診斷篩查試劑和藥物。2025年完成5個醫療機構自行研製使用體外診斷試劑試點産品備案。深化醫療衛生機構醫學創新和成果轉化改革試點,擴大試點機構範圍。

  雙通道藥店“應開盡開”

  患者將陸續享受到新政策帶來的福利。比如,國家醫保談判藥品將直接納入本市定點醫療機構藥品目錄,醫療機構需通過“雙通道”藥店實現“應開盡開”。鼓勵1類創新藥獲批上市後1個月內快速挂網,對創新價值高但臨床數據較少、實際證據不充分的藥物,通過真實世界研究驗證其臨床價值的醫療機構給予資金支援。

  商業健康保險與基本醫保“一站式”結算將在部分醫療機構試點實施。本市將推進醫保基金與藥品企業直接結算創新藥、集採藥品費用。鼓勵商業保險將創新藥目錄納入保障責任範圍,持續做好北京普惠健康保支援創新藥工作。

  本市還計劃推動建立化粧品原料創新服務站。2025年新獲批創新藥械産品數量不少於15個。支援企業從國外引進重大藥械品種,承接醫療機構院內製劑配製和向創新藥轉化。

  建設醫療健康行業大模型測評體系

  人工智慧將賦能醫藥創新發展。2025年,本市將建成不少於5個基於器官的高品質數據集。醫療健康行業大模型測評體系初見端倪,面向AI+病理、AI+醫學影像、AI+輔助診斷、AI+手術規劃、AI+制藥等方向,支援不少於10個場景的模型開發應用。網際網路診療首診試點也將開啟。

  本市還將打造手術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搭建機器人等高值醫療設備租賃平臺,加速手術機器人入院應用和創新迭代。

  《若干措施》提到,要打造先進級智慧工廠10家以上。針對細胞和基因治療産品、腦機介面、3D列印生物材料等領域,探索科學監管新模式。

  另外,本市將重點培養引進具備牽頭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能力的高水準項目負責人,支援重點企業開展全球同步藥物和疫苗臨床試驗。

  相關新聞

  2024年醫藥健康産業規模突破萬億元

  4月7日,市醫保局副局長白玉傑介紹,《北京市支援創新醫藥高品質發展若干措施(2024年)》取得顯著成效,本市醫藥健康産業規模同比增長8.7%,首次突破萬億元。

  2024年,本市臨床試驗的啟動用時壓縮至24.9周,實施罕見病藥品的“白名單”制度,建立臨床急需進口藥械的審批綠色通道,進口貨值突破1500億元,570種國家醫保談判藥品納入“雙通道”管理,8家知名外資藥械企業在京新設研發或創新主體。(柴嶸)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