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品牌活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成果北京對接會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召開。市科委、中關村委會二級巡視員李志磊主持開幕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計劃與政策局副局長楊列勳、北京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梁靚等出席並致辭。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的15支科研團隊,以及星河動力、北方華創、泰德制藥等7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投資機構和孵化器代表150餘人共同參會。
本屆對接會聚焦商業航太、生物醫藥、積體電路等前沿領域,搭建科學家與産業界的高效對接平臺,分設積體電路、生物醫藥、商業航太三個分會場。積體電路領域分會場上北京大學教授楊玉超團隊展示了近年來課題組在憶阻存算一體領域的工作進展,分享了包含模擬存內計算電路、存內計算糾錯補償電路等最新亮點技術成果。楊玉超團隊表示,隨着人工智慧技術越來越普及,存算一體技術有望打破未來的算力困境,突破算力提升速度瓶頸,提高算力滲透率,實現全面國産化。
生物醫藥領域分會場上國家奈米科學中心研究員梁興傑團隊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基於工程益生菌的口服蛋白遞送系統”,未來在痛風、無氧運動增強等日常生活場景中有非常廣的應用前景。梁興傑團隊開發的抗腫瘤2.2類新藥“注射用鹽酸伊立替康(奈米)膠束藥物”是國內首個獲批進入臨床的含“奈米”字樣的治療性新藥,實現轉讓收益1.4億元。
商業航太領域分會場上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教授富慶飛團隊、王新河團隊以及北京大學教授呂萬良團隊分別與星河動力、北方華創、泰德制藥三家企業簽署合作協議,標誌着“實驗室”與“生産線”的雙向通道進一步暢通。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與北京亦莊機器人科技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在産教融合、科學技術人才培養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自2019年首屆對接會舉辦以來,北京市已累計推動近百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成果在京合作對接,吸引近300家創新主體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