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論壇年會平行論壇:15項科技助殘創新案例發佈

日期:2025-03-30 12:23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3月29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舉行科技助殘平行論壇。這也是中關村論壇今年首設的殘疾人領域平行論壇,主題為“科技有愛,共創美好世界”。論壇現場發佈了科技助殘重點聯繫地區和15項科技助殘創新案例。北京市海淀區入選科技助殘重點聯繫地區。發佈的創新案例中,科技力量讓癱瘓者重獲行動力,助聾人流利表達。

中關村論壇年會平行論壇:15項科技助殘創新案例發佈

  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周長奎在致辭中表示,以人工智慧、生命科學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創新和産業變革正在全方位賦能殘疾人,為殘疾人跨越鴻溝、超越障礙、擺脫困境帶來新的希望,為實現“平等、融合、共用”提供更多機會和可能。

  在15項科技助殘創新案例當中,清華大學李路明團隊的“人工脊髓”項目,自主研發32通道植入式“人工脊髓”,完成四例臨床試驗,可幫助截癱患者完全依靠自身力量站立和行走;昌平實驗室劉河生團隊的“個體腦功能剖分技術”項目,基於功能磁共振成像,精細剖分個體大腦功能分區,精準解析腦環路,為腦功能疾病患者的精準治療提供支援;上海交通大學高峰團隊的“導盲六足機器人”項目,結合多感測器融合、自主導航和智慧語音交互技術,具備複雜地形適應、環境感知和動態避障能力,為視力殘疾人安全出行提供精準輔助。

清華大學生物醫藥工程學院教授洪波是我國腦機介面與神經工程領域的知名專家,他分享了幾個通過腦機介面技術來幫助四肢癱瘓殘疾人的故事。

清華大學生物醫藥工程學院教授洪波是我國腦機介面與神經工程領域的知名專家,他分享了幾個通過腦機介面技術來幫助四肢癱瘓殘疾人的故事。

  一場車禍令老楊頸椎處脊髓完全性損傷,導致癱瘓。通過無線微創植入腦機介面,老楊的腦電信號被機器讀取出來,然後下達給一隻氣動手套。三個月後,這只手套代替老楊與大腦“失聯”已久的右手,準確完成了抓握水瓶的動作。第二個植入腦機介面的患者,可以通過腦電信號控制輪椅行動。前幾天,當洪波教授去看望第三例患者小董時,他已經可以拿起一個十立方釐米的木塊了。

  在中國,像這樣的因車禍外傷或運動脊髓損傷的患者大概有300至400萬人,每年還有8萬到9萬的增量。洪波教授的團隊也在努力改進、迭代更多的産品,“希望這些損傷患者,能夠重新走到社會生活中來,像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明媚的陽光。”

  “大家好,我是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舞蹈演員魏菁陽……”錄音裏,一個聾人女孩用盡力氣、一字一頓地從唇齒間擠出沙啞的聲音,但在現場播放的另外一段錄音裏,通過科技産品的轉化,她艱難的發聲變成了標準而流暢的普通話。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介紹,這是科大訊飛跟華為合作研發的産品“小藝聲音修復”,通過科技手段,讓聾啞殘疾人可以順暢表達。中國首個聾人律師譚婷借助訊飛聽見APP錄音轉文字功能學習法律知識,實現了自己的職業夢想。

中關村論壇年會平行論壇:15項科技助殘創新案例發佈

  中國殘聯理事、中國盲人協會主席、世界盲人聯盟亞太區主席李慶忠在圓桌會議環節表示,以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現代資訊科技,給視障殘疾人群體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例如,通過智慧手機和語音轉換技術、人機智慧對話,視障群體也可以和大家一樣在網上閱讀、學習,也可以刷抖音、刷快手,創建自己的自媒體,非常方便地打網約車,還可以通過手機銀行進行理財。“下一步我們期待,隨着大模型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發展,視障者可以儘快用上智慧性人工智慧終端産品,特別是智慧眼鏡,能幫助視障者識別周圍的環境;電子導盲犬能帶着視障者避開障礙物,也可以聽懂人的指令、並進行語言溝通。我們也非常期待腦機介面將來能夠幫助盲人重見光明,盲人也可以乘坐自動駕駛汽車到處遨游。” (代麗麗 劉蘇雅)

  科技助殘重點聯繫地區名單

  1.北京市海淀區

  2.上海市浦東新區

  3.江蘇省蘇州市

  4.浙江省杭州市

  5.山東省青島市

  6.湖北省武漢市

  7.湖南省長沙市

  8.廣東省深圳市

  9.四川省成都市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