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作為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唯一以標準化為主題的平行論壇,“標準化與科技創新發展論壇”發佈兩項標準化創新成果。從論壇上了解到,通過搭建全國首個對接平臺,企業的技術成果也有機會形成國家標準甚至國際標準。本市重點企業積極參與標準創制,2024年以來,已圍繞量子資訊、航空航太、工業自動化等領域形成18項國際標準提案;自動駕駛、生物醫藥、現代物流等領域135個立項建議,成功立項國家標準76個。
標準化創新成果一
3萬餘項國家標準免費下載
標準公開是標準實施的重要環節,也是社會獲取標準的重要途徑。論壇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創新司司長肖寒介紹,2025年2月,我國向社會開通了未採用國際標準的國家標準免費下載服務。據了解,按照國際標準組織的版權政策,採用國際標準制定的國家標準,只能公開這些標準的摘要資訊。而未採用國際標準的國家標準,我國目前已有3萬餘項可以免費下載,有效滿足了社會各界對獲取標準、實施標準的迫切需求。自2025年2月免費下載服務開通以來,國家標準線上瀏覽量新增近1133萬次,閱讀量新增近389萬人次,下載量新增355萬人次,形成了關注國家標準、使用國家標準的熱潮。
為了提高查詢下載國家標準的便捷性,標準公開平臺的功能進一步優化。肖寒介紹,總局將國家標準公開功能整合到“全國標準資訊公共服務平臺”,增加了分類檢索和高級檢索功能,支援多條件組合查詢,方便群眾精準獲取所需標準。
“‘全國標準資訊公共服務平臺’近日還新增連結了生態環境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公開地址連結,群眾只需要進入平臺網頁,就可以查詢到相關領域的國家標準。此外,全部79000多項地方標準也實現了在該平臺公開,並提供閱讀和下載服務。”肖寒表示。
下一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將聯合相關行業標準主管部門,逐步實現行業標準在“全國標準資訊公共服務平臺”統一公開。新制定的國家標準,將在批准發佈之日起20日內向社會公開,方便群眾閱讀和下載。
標準化創新成果二
搭建全國首個對接平臺促企業參與標準制修
在論壇上,市市場監管局發佈了在京全國標委會與本市重點産業企業對接成果。
過去,企業想把自己的技術成果形成國家標準或者國際標準,常常無法順暢找到相應的渠道。2024年,市市場監管局在推動不同領域國家標準創制的全國標委會與重點企業之間搭建起全國首個交流互動平臺。企業可以提交申請,與全國標委會直接對接,參與國家標準的制定和修訂。
市市場監管局局長高念東介紹,全國標委會承擔單位有666個設在北京;累計制定國家標準27246項,佔比達60%,數量為全國第一。據了解,本市重點企業積極參與到標準創制工作中,2024年以來,已圍繞量子資訊、航空航太、工業自動化等領域形成18項國際標準提案;自動駕駛、生物醫藥、現代物流等領域135個立項建議,成功立項國家標準76個、完成發佈40項;構建了人工智慧、氫能2個産業標準體系。
185家重點企業還與45家全國標委會建立了常態化對接機制;激發出25項重點産業關鍵標準需求清單;打造了34項人工智慧標準化應用場景。本次論壇上,全國信標委人工智慧分委會與小米、國創中心等6家企業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
在論壇公佈的“北京市人工智慧標準需求清單”上看到,在人形機器人方面,國地共建具身智慧機器人創新中心提出了“人形機器人運動能力測評方法”這一相關的標準需求;在自動駕駛方面,北京理想汽車有限公司提出了“人工智慧 自動駕駛安全技術要求”這一相關的標準需求;北京人工智慧標準化研究院則提出了“人工智慧 人才服務要求”這一與教育相關的標準需求,擬解決AI工具使學生輕易獲取答案,削弱自主學習能力與批判性思維等一系列關鍵問題。
而在論壇公佈的“北京市人工智慧應用場景機會清單”上,小米、京東、北汽福田、科大訊飛等多家單位,分別就人形機器人、生物醫藥、自動駕駛、教育和現代物流等不同的應用場景提出需求和建設基礎。例如,北京金隅天壇傢具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在傢具生産場景使用人形機器人的需求,具備靈活關節的機器人可完成木材切割、打磨、噴漆等一系列工作,適應不同形狀傢具的加工,以此來提高生産效率。(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