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共展協同創新“尖貨”

日期:2025-03-28 09:5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期間,“京津冀攜手發展新質生産力”展區在中關村展示中心常設展亮相展出。與其他展區不同,該展區立體式、多角度宣傳展示三省市強化協同創新和産業協作,集中納入了京津冀協同發展11年來的一批創新成果和新産品。

  北京創新成果加速在津冀轉化

  除了遠端問診、連接心電智慧手錶、實時上傳健康檢測數據,還能設置智慧藥盒,主動走到老人身邊提醒吃藥,並且確認老人是否按時吃藥——展區內,由北京企業洛必德研發、將在河北固安基地生産的家庭服務機器人如同老年人的家庭助手。

  “這台機器人上配置了高清攝像頭,可以及時發現老人是否跌倒,並設有一鍵SOS功能,提供緊急求救服務。”北京洛必德公司首席産品官戴中原説。這家企業的創始團隊來自北航,他們之所以將生産基地落在固安,則是考慮到開車一小時就能從公司抵達生産基地,研發生産能更好地互動起來。

  如同這一家企業的佈局,京津冀目前已經初步形成“北京建能力、區域造生態”的協同機制,原創技術成果加速在區域內産業化。數據顯示,2024年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843.7億元,同比增長12.7%,2013年以來累計超3700億元,年均增速超25%。

  創新的種子隨着企業的落地,在更廣闊區域裏開花結果。據悉,中關村企業在津冀設立分支機構由2013年的3500多家增長到2024年的1萬多家。中關村示範區引領效應加速釋放,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累計註冊企業5800余家,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累計註冊企業1800余家,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累計註冊企業130余家,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累計註冊企業300余家。

  優勢互補鍛造協同産業鏈

  一片指甲大小的晶片看似不起眼,但有了它,人類可以在沒有信號的地方,通過設備終端直連衛星,實現通信。這款名為“U560”的空天地一體化晶片正是由北京和雄安的研發團隊攜手開發設計出來的。

  “北京團隊在通信晶片上有人才優勢,負責4G、5G部分研發;雄安團隊在衛星網際網路上有政策優勢,負責衛星網際網路部分的研發。”研發這款晶片的佰路威科技公司2024年在雄安佈局了子公司,很快就有了協同創新的成果出爐。該公司標準總監譚源春介紹,U560晶片整合多種協議和技術,以適應地面、空中和太空等不同環境下的通信需求,可用於衛星通信、無人機通信等航空航太領域。相比國際主流産品,這塊晶片整合度更高、成本也更低。

  積體電路是京津冀區域內7個國家先進製造業産業集群之一。“京津冀的積體電路等5個産業規模佔全國比重已經超過20%,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規模全國佔比超六成。”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説,三地正在共建開通一條路、共造一輛車、智算一張網、共建一批園等示範項目,聚焦商業航太、合成生物等領域,聯合謀劃未來産業,構築未來發展新動能。

  三地共同打造“創新聯合體”

  京津冀研發投入強度已經從2013年的3.22%上升到2023年的4.27%,比全國平均水準高1.62個百分點。數字背後,是一批協同創新項目加快落地,創新生態漸豐。三地已經共同資助220余項基礎研究合作項目,聯合繪製區域概念驗證、中試熟化平臺地圖,發佈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地圖,共同打造更加緊密的“創新聯合體”。

  與此同時,京津冀産業協同的市場機製作用不斷增強,京津冀生物醫藥産業鏈聯盟、中關村京津冀新能源汽車協同發展促進會、京津冀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等産業組織相繼成立;京津冀協同發展産業投資基金出資30億元,帶動社會資本300多億元。

  企業關注的營商環境方面,三地已經累計推出230項自貿區“同事同標”政務服務事項,209項資質資格互認,417項政務服務事項納入京津冀“一網通辦”服務專區線上辦理,營商環境正在邁向一體化。“我們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續強化協同創新和産業協作,加快建設現代化首都都市圈,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相關負責人説。(曹政)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