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北京工廠各項水處理設備有序運轉。(程功 攝)
工業冷卻、市政雜用、生態補水……近幾年,北京的再生水已在不少領域被規模化應用,成為破解超大城市“水瓶頸”的金鑰匙。
作為穩定可靠的第二水源,2024年,本市再生水利用量達到13.23億立方米,較2023年增加4621萬立方米,再創歷史新高,佔全市水資源供給總量三成多,對常規水資源的替代作用愈發明顯。
“再生水”如何能助力節水?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八屆“中國水周”,“節水中國行”媒體採訪團來到小米汽車北京工廠、亮馬河畔等地一探究竟。
小米汽車北京工廠70%污水處理後回用再生産
小米汽車北京工廠裏,公用設施運營經理商賀濤提供了一組數據:現階段,該工廠每天用水量在2000噸左右,其中1400噸是小米水處理中心自産回用的再生水,污水回用率達70%以上。
節水的同時,生産成本也降低了。商賀濤算了一筆賬:這座工廠按照一年300天的生産天數來看,使用再生水,一年可節省水費約378萬元。
如何“變廢為寶”?走進小米汽車北京工廠水處理中心,轟隆聲不絕於耳,各個污水處理機器有條不紊地運作着。商賀濤衝着高處的管道揚了揚頭,“各個工廠車間産生的污水,比如涂裝、噴漆、脫模的廢水,都會從這些管道輸送到污水處理站。”他又指了指腳下,“下面的區域是收集污水的水池,廢水在這裡等待進一步加工處理。”
水處理中心是小米汽車北京工廠污水處理的主要區域,由污水處理站和中水處理站組成。使用後的廢水,經過混凝、斜管沉澱等預處理工藝後,進入生化處理單元,再通過水解酸化、接觸氧化工藝,最終滿足北京市污水排放標準。不過,大部分廢水並未直接排放,而是經過處理成為高品質再生水,再經過純水處理站處理成為純水,回到生産系統中。
該工廠的線上監測間裏擺着一個魚缸,裏面裝的是處理過的再生水,七條金魚自在游弋。商賀濤介紹,監測設備對污水排放實時線上監測,一旦指標出現異常,管理人員手機和監測值班室將收到報警信號,提示工程師快速應對、及時處理,以確保污水排放合格。
涂裝車間是該工廠耗水量最大的車間,能否省水至關重要。採訪時看到,一輛輛車身正進行噴漆前的水洗作業,每天這裡將涂裝近1000台車身。小米汽車涂裝車間設備經理龐博介紹,這裡選用最先進的自動化翻轉機,整線槽液單次投槽可節省純水200立方米以上;同時翻轉機可實現車身精準定位控制,保證車身通過新鮮水噴淋,車身間隙及空位通過時,自動關閉噴淋設備,避免空噴,每天可節水143立方米。
亮馬河
河道兩側設大面積“海綿”
初春的亮馬河,天鵝翩躚,野鴨暢游,河水清澈乾淨。然而,河畔賞景的游人很多都不知道,亮馬河藏着不少“節水巧思”,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對再生水和雨水的高效利用。
亮馬河的生態補水,主要承接護城河下放的再生水以及汛期雨水。朝陽區水務局建設管理科科長馬海濤介紹,為進一步節省水資源,亮馬河因地制宜設置了雨水採集設備,並採用巧妙設計,同步為河道補水。比如河道兩側的綠地護坡都是吸水“海綿”,夏天産生的雨水可自然滲入“海綿”。同時水務部門還建了匯流設施,將雨水有效匯入河道,實現高效收集利用雨水。“再生水和雨水雙管齊下,有效解決了雨季氾濫、旱季乾涸的問題,實現了常年四季水量穩定充沛。”馬海濤説。
近年來,亮馬河越來越靚,附近綠化景觀更加豐富,部分再生水也應用於植物的綠化灌溉。據了解,當前,本市已完成300萬平方米園林綠化用水的再生水替代。
節約用水更離不開對水質的保護。除了嚴格執行禁止向河道排污、禁采地下水等措施,亮馬河還通過設置迴圈水管線、“水下森林”等裝置,形成亮馬河岸上和水下的生態互動,實現生態微迴圈。亮馬河經治理之後,水體品質達到Ⅲ類及以上,水質明顯提升。
數讀節水
河湖補水再生水佔七成
2024年,河湖補水再生水利用量達到11.82億立方米,佔全市河湖補水總水量的70.5%;生産生活再生水利用量達1.41億立方米,充分發揮了替代常規水資源的作用。
2024年新建再生水管線112公里,全市再生水管線達到2429公里,其中中心城區管線達1044公里,郊區管線達1385公里。
2024年,全市工業用水量為2.85億立方米,其中再生水利用量為0.93億立方米,佔比超三成。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至4.8立方米,持續保持全國省級地區最優水準。在全年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的情況下,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反而下降5.4%,工業用水效率不斷提高。工業節水減排方面,重點高耗水企業全部建成節水型企業,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持續保持在95%以上。(鬍子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