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社會工作部、市委“兩新”工委近日召開全市網際網路平臺企業黨建工作推進會,對相關工作進行部署。
為進一步深入首都社會領域“友好之城”建設,推動新就業群體與城市的“雙向奔赴”,本市圍繞“完善一個體系、制定一套措施、建立一個系統、建設一批陣地”工作思路,制定了《北京市關於加強新就業群體服務管理的若干措施(試行)》以及相關工作指引,《北京市城市驛站建設導則十條(試行)》等3項文件,推動新就業群體服務管理措施“優化升級”,為新就業群體提供貼心暖心服務。
目前,全市共有網際網路企業3000余家。全國百強網際網路企業三分之一在北京,依託平臺企業工作的快遞員、網約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日活總量約33萬人。
新興領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和新引擎,也是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為解決底數難摸清、群體難融入、效果難發揮的三重難題,北京市進一步健全新就業群體服務管理工作體系,提出“行業主導、企業聯動、屬地兜底”的工作路徑,推動行業與區域、線上與線下、工作與生活、服務與管理的深度融合,構建“黨建領方向、群體全覆蓋、服務零距離”的新格局。
據了解,本市以黨建引領為紐帶,構建“政府主導—市場協同—社會參與”的治理共同體,激發新興領域各類組織和群體的參與熱情,為社會治理注入新動能。目前,全市30余個行業開展了黨建引領行業治理工作,組建369支新就業群體志願服務隊,示範帶動廣大新就業群體參與“隨手公益”等志願活動,協助做好居民建議收集、文明教育宣傳、安全隱患排查等工作,志願服務時長已超9.7萬小時。通過發揮新就業群體的職業優勢,推動新就業群體從“管理變數”化身“治理增量”,實現人與城的雙向奔赴。
2024年5月以來,全市開展了新就業群體“友好之城”建設,實施“多元友好”“全面提升”“深度融入”三項行動,初步形成了首都新就業群體服務管理新路徑。面對新就業群體在生産生活中的老問題和新需求,市委社會工作部制定了《北京市關於加強新就業群體服務管理的若干措施(試行)》及其工作指引。《若干措施》包括5大類11項舉措,保障、服務、參與類措施就佔了9條。其中,“演算法友好”“勞資和諧”“幫扶到位”等被列入保障類措施中。
在政治引領方面,通過織密組織體系,築牢思想根基,加強教育管理,做好新就業群體團結凝聚工作。在服務管理方面,提出“站點統籌、服務暖心、發展可期”等3項舉措,從新就業群體實際需求和區域工作實際出發,分類施策,為新就業群體提供管用有效的多元服務保障。在保障措施方面,提出“演算法友好”“勞資和諧”“住房適居”“幫扶到位”等4項舉措,聚焦新就業群體的急難愁盼問題,妥善處理個性訴求與共性關切、當前矛盾與長遠發展的關係,有效增強新就業群體獲得感、歸屬感、榮譽感。
本市還將整體推進“城市驛站”建設,建設一批24小時服務的“全時驛站”。根據《北京市城市驛站建設導則十條(試行)》,“城市驛站”應堅持首善標準、為民服務原則,以新就業群體實際需求為出發點,豐富驛站內部設置,將驛站打造成服務新就業群體的一線陣地。驛站堅持“誰建設、誰管理,誰承諾、誰負責”,由建設單位履行驛站管理責任,由屬地強化對驛站的日常管護。
《導則》要求,新建驛站儘量在商圈內部、商業街旁、臨街路口、社區附近,方便新就業群體就近使用。驛站應該在室外醒目位置安裝統一標識,在附近區域規劃電動自行車停車區。室內應配備桌椅、躺椅、飲水機、礦泉水、手機充電設備等物資,解決新就業群體飲水、熱餐、充電、休息等基本需求,注意防火防電要求與通風換氣需要,定期清潔。同時,應定期檢查、巡視和維護,注重吸引更多資源投入驛站建設,保證驛站長久穩定運作。(王琪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