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開區汽車産業呈高品質發展強勁態勢

日期:2025-03-21 17:00    來源: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分享:
字號:        

  小米汽車交付量創新高,折射市場認可度攀升;北汽“青領計劃”構建技能人才生態圈,揭示産業人才儲備戰略升級;小馬智行推進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落地、賽寶新能源參與充電聯盟建設,展現技術創新與生態協同並進……從人才儲備到技術突破,從項目合作到設施完善,經開區正通過全鏈條升級,引領汽車産業向智慧化、綠色化轉型,展現高品質發展強勁態勢。

  銷量

  小米汽車交付量突破20萬輛第二個10萬輛交付僅用119天

  3月18日,小米汽車官方宣佈,已完成第20萬台小米汽車的交付。據悉,自2024年3月28日小米SU7發佈以來,小米汽車達成第一個10萬輛交付用了229天,第二個10萬輛交付僅用119天,目前正持續提升交付速度。

  根據小米集團新發佈的2024年財報,小米汽車業務表現超預期,全年智慧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收入328億元,小米SU7全年交付136854台,連續5個月單月交付超20000台。小米SU7 Ultra開售3天大定訂單超19000台,鎖單訂單超10000台,提前完成全年1萬台銷售目標。

  亮眼業績表現依託於市場對小米汽車性能和服務的高度認可。小米SU7上市後,不僅在中保研安全性測試中取得了全項優+的成績,即車內乘員安全指數、車外行人安全指數、車輛輔助安全指數這三大安全性測試項目中均取得G+的最高評級,成為唯一獲3G+及A評級的轎車,同時還被業內專業的耐久測試媒體評為“是耐久測試7年來,遇到的品質最好的一款車”。不久前上市的小米SU7 Ultra則以“‘性能比肩保時捷、科技緊追特斯拉、豪華媲美BBA’,重新定義豪車新標準”為目標,0-100km/h加速最快僅需1.98s(不含起步時間),最高時速350km/h,標配小米超級三電機、賽道級高功率電池包、賽道版散熱系統、賽道版制動系統、雙腔空氣彈簧和高性能可變阻尼減振器,實現了原廠就能下賽道。

  據悉,小米汽車2025年全年交付目標已提升至35萬輛。坐落於北京經開區的小米汽車工廠為新能源車專屬打造了衝壓、壓鑄、車身、涂裝、電池、總裝六大車間,引入超過700個機器人直接服務於生産線,實現關鍵生産工藝的100%自動化操作,産能提升進展順利,支撐着一輛輛小米汽車駛下産線、駛向市場。正如小米汽車在回答網友關於是否有信心實現全年交付目標的提問中所説:“隨着小米汽車工廠産線能力和全國銷交服體系能力的順利提升,我們有信心能夠做到。”

  人才

  北汽新能源“青領計劃”發佈三年百校聯盟培育萬名技能人才

  近日,在2025年度北汽新能源智慧製造産教融合技能人才發展大會上,北京經開區企業北汽新能源正式發佈技能人才培養“青領計劃”,表示未來三年內將合作百所技能院校,為産業上下游輸送萬名優秀技能人才,帶動上下游産業鏈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作為國內首家獨立運營、首個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産資質的企業,北汽新能源旗下擁有高端智慧自主純電品牌——極狐、與華為合作鴻蒙智行汽車品牌——享界,業務範圍涵蓋整車及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生産、銷售和服務等板塊,同時佈局智慧製造、能源管理、智慧出行、網際網路+等多個戰略性新興産業。人才的成長離不開一線實踐的沃土,北汽新能源佈局的北汽藍谷麥格納與北汽新能源享界超級工廠兩大製造基地正是推進産教融合的重要載體。例如,享界超級工廠擁有衝壓、車身、涂裝、總裝四大車間,在這裡,人才將參與到一線生産的多個工序環節,親自見證北京高端汽車産業智慧製造的魅力。

  聚焦共建産教融合生態圈,大會當天,北汽新能源與北京汽車技師學院等16所院校完成“産教融合共建計劃”現場簽約,與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等四所院校完成“新能源汽車智慧製造實習實訓基地共建”的揭牌儀式。“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國家隊’,北汽新能源深耕技能人才培養十餘年,在産教融合方面交出硬核‘成績單’。”據北汽新能源黨委組織部、人力資源部部長崔大龍介紹,在産教融合三年探索期間,公司共培育2500余名高技能人才;通過標準化培養路徑、師帶徒等方式使50%以上産業工人掌握智慧生産線操作;共組織200餘人次參與省市級大賽,其中2人獲得政府特殊津貼。未來將通過“青領計劃”,三年內搭建百校聯盟,推動産教融合再升級,計劃為行業輸送萬名高技能人才。

  為加快建設高水準人才高地,一直以來,北京經開區持續健全人才“引育留用”機制,迭代升級“人才十條”2.0政策,全市首推人才年金,率先發佈人才創業投資基金,推進産教融合,北京積體電路産教融合基地實現實體化運作,形成“産業聚才、政策留才、教育育才”的良性迴圈。

  北汽新能源黨委副書記陳青波表示,未來,北汽新能源將在國家政策的引領下,結合北汽集團“三年躍升”戰略規劃,積極發揮企業主體作用,聯合各大職業院校,將政策紅利轉化為人才成長的加速度,為技能人才提供從實習到成才的全周期職業發展平臺,面對行業百萬級人才缺口,以國家《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為綱,全力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高技能人才隊伍,為新能源汽車産業培育更多大國工匠。

  項目

  小馬智行攜手康福德高啟動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項目

  近日,北京經開區企業小馬智行與康福德高聯合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項目正式啟動,這是自動駕駛公司和交通出行運營商的強強聯手。

  一個是自動駕駛大規模量産和商業化落地的全球領導者,一個是全球領先的多模式交通運營商,雙方如何實現優勢互補?2024年7月,雙方宣佈簽訂合作備忘錄,計劃在中國開啟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的運營合作,後續拓展至其他國家及地區。經過近半年籌劃,雙方聯合的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項目正式啟動,小馬智行與康福德高聯合運營多輛自動駕駛乘用車,將在廣州提供服務。

  “經過多年努力,小馬智行已經積累了深厚的自動駕駛技術和完善的自動駕駛車隊運營平臺,我們的量産計劃也在有序推進。要推動自動駕駛大規模部署,小馬智行需要跟強有力的合作夥伴深入合作。”小馬智行CFO王皓俊表示,“我仍清楚記得去年拜訪康福德高新加坡總部的情形,他們在大規模的車隊管理上非常專業,有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理念。相信雙方合作能實現優勢互補,攜手共進。”

  康福德高集團董事經理、集團總裁鐘錫堅表示:“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對交通行業的未來至關重要,能有效補充人力駕駛資源,在非高峰時段和服務不足區域提升運力供給。該項目啟動將幫助我們積累自動駕駛車輛的運營經驗,為未來更廣泛的部署做好準備。”

  在運營過程中,小馬智行主要負責自動駕駛車輛的日常技術支援、自動駕駛車輛管理體系搭建;康福德高則結合自身運營大規模車隊的經驗,以及當下和未來的運營需求,不斷完善大規模自動駕駛乘用車運營的管理體系,構建服務品質管理體系和快速響應機制。

  作為自動駕駛技術提供商,小馬智行不僅能提供自動駕駛技術,還形成一整套完善的自動駕駛車輛運營管理體系。由於自動駕駛車輛的特殊性,其車隊的運營管理和普通出行平臺有所不同。基於在北京經開區等地的自動駕駛車隊運營實踐,小馬智行已形成一套覆蓋前後端全流程的運營經驗樣本,並能複製到不同地區,幫助小馬智行及合作夥伴快速了解並掌握車輛運營情況。比如前端的用戶服務平臺,後端的自動駕駛運營管理平臺,以及跨平臺可視化框架、自動駕駛遠端協助系統等。這些系統平臺能反哺技術和運營,幫研發團隊更好地跟蹤車輛表現並迭代技術,並幫助運營團隊了解車輛運營狀態,及時調整運營策略。

  截至目前,小馬智行已累積近4000萬公里的全球自動駕駛路測里程,其中全無人駕駛路測里程超400萬公里;已與多家出行及物流服務運營商、整車製造商等上下游夥伴深度合作,加速推進自動駕駛技術與産品的商業落地。

  設施

  賽寶新能源加入充電聯盟助力構建新能源汽車充電網路

  近日,北京經開區企業賽寶新能源正式加入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賽寶新能源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不僅標誌着我們在充電技術領域的創新實力和行業認可度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同時也將為公司未來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助力。”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是由國家能源局指導成立的非營利性社團組織,旨在促進充電設施的互聯互通和跨領域協同,搭建提高充電服務水準和實現共贏商業模式的交流平臺,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家專注於新能源汽車充電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賽寶新能源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升溫的背景下,打通“樁找車”的補能解決方案鏈條,專注於構建多場景的綠色微電網體系,致力於實現“讓電像空氣一樣自由”的企業發展使命。

  據介紹,賽寶新能源依託核心的“阿波羅(ApolloMeMs)熱聲發動機”“掣電量子微波無線電力傳輸技術”及“雷鳥(ThunderBrid)超級電池”,打造了“發(收)儲充一體化分佈式的綠色能源微電網”系統。具體到實踐過程中,該系統通過高容量、高功率的SEBO儲充一體設備儲電充電,利用“來電啦”移動到府充電平臺為客戶提供方便且更綠色、更節能的用電服務,同時構建起收儲充一體化分佈式的綠電服務體系,為全球客戶提供全場景、個性化、更快更省更好的補能與用電解決方案。

  “隨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長,社會對充電設施的建設和升級需求日益迫切,在此背景下,我們搭建的可移動式充電模式更加具有超充性價比,有望在未來的充電基礎設施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該負責人介紹,未來,公司將依託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的平臺,與行業夥伴共同研發新技術,推動充電技術的創新和應用,為構建更加完善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網路貢獻力量,並通過與聯盟的緊密合作,推動充電技術的持續進步,為實現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標準

  國家標準引領車聯網安全新勢力 東方通助力運營商構建高效高質網路運維體系

  隨着“車路雲一體化”産業政策的深化推進,車聯網産業迎來標準化、規範化發展的關鍵節點。近日,由落地在經開區國家信創園的軟體廠商東方通參與制定的國家標準GB/T 45181-2024《車聯網網路安全異常行為檢測機制》,即將於2025年4月1日實施。

  該標準針對當前車聯網環境下,車輛及其配套設備面臨的日益複雜的網路威脅,提出了有效的安全防範措施和異常行為的檢測機制。其為整個行業建立了一套統一的行為檢測框架,以增強車輛及其網路連接的安全性;可有效降低數據洩露和系統破壞事件的發生,將有力推動車聯網網路運維邁向更加可靠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此外,由東方通參與制定的行業標準YD/T 6012-2024《車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臺技術要求》、YD/T 4974-2024《車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臺與監管平臺介面技術要求》和YD/T 4989-2024《車聯網基礎電信網路安全監測數據採集技術要求及測試方法》已正式實施。

  “標準的落地實施不僅是行業規範化的里程碑,更是車聯網行業從被動應對到主動優化的戰略契機,以全面應對車聯網數據孤島化、業務場景複雜化、跨角色協同低效等現實挑戰。”東方通有關負責人介紹道,“作為車聯網産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基礎電信運營企業是車聯網實現車、路、人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關鍵環節,其通信能力直接決定了車聯網技術的可靠性與實用性。東方通車聯網網路智慧分析平臺聚焦運營商核心需求,以國家標準為指導,對標行業標準,以技術創新為驅動,通過全鏈路數據協同、AI賦能品質優化及跨行業生態整合,為基礎電信運營企業構建車聯網網路運維體系,積極防範及應對潛在的網路安全風險,攻克産業協同難題,驅動業務品質全面躍升。”

  據介紹,東方通車聯網網路智慧分析平臺通過智慧篩選與精準識別功能,從海量現網XDR數據中識別出車聯網用戶,區分車載控制與娛樂業務類型,並準確識別車企身份。在此基礎上,平臺支援省、市、小區、車企、終端、用戶六級穿透分析,能夠幫助運營商用戶掌握全局網路品質趨勢,以此為基礎,為車企定位單個用戶的具體體驗問題,實現車企用戶的業務穩定不間斷,同時,也能夠為城市管理者提供實時交通熱點區域的網路負荷數據,助力智慧交通規劃。

  針對車聯網業務品質問題難定位的痛點,平臺採用4G/5G控制面與用戶面數據關聯演算法,將分散在多介面的數據整合為完整的業務數據,能夠快速定位業務問題根源,此外,基於東方通數十年通信品質數據與問題現場數據積累而訓練的AI模型,可以快速發現現網問題,定界定位品質問題,助力運營商快速調配網路資源,提升響應速度;通過全方位的品質管理體系,提升運營商用戶車聯網業務網路支撐服務能力。同時,平臺深度契合“車路雲一體化”戰略,能夠為試點省份提供5G車路雲一體化應用示範網路方案,連接車企、運營商與政府數據平臺,推動跨行業數據共用與業務創新,為智慧城市建設和産業生態共建提供技術底座,助力打造國家級車聯網運營試點省份。

  目前,東方通車聯網網路智慧分析平臺已經在運營商多省份品質中心建設中落地,顯著增強當地ToV(車聯網)市場數智化能力,提高投訴問題解決及車企響應效率的支撐能力。

  合作

  路凱智行結盟行業頭部夥伴 礦山無人駕駛商業化加速落地

  近日,北京經開區企業北京路凱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路凱智行”)與兩家行業頭部企業簽訂2025年度戰略合作協議,分別是上海華測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測導航”)與深圳速騰聚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速騰聚創”),共同推動無人駕駛技術在礦山等場景的應用與發展。

  “我們一直致力於推動礦山無人駕駛技術的落地與應用,而華測導航和速騰聚創作為公司重要合作夥伴,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援。”路凱智行首席運營官(COO)蔣先堯博士表示,“此次協議的簽訂,將進一步加強我們之間的合作關係,助力路凱智行在2025年大規模商業化落地應用做好技術準備。”

  近年來,在北京經開區的政策、資金、人才保障等支援下,路凱智行已打造了一支懂車、懂礦、懂演算法的團隊,為礦山無人化運輸樹立了新標桿。目前,路凱智行已實現7×24小時常態化、無人化、多編組下的礦山自動駕駛運營,安全運營時間超過1000天。其中,路凱智行在其自主運營的新疆伊犁項目中,已實現單月項目盈利,完成商業閉環。

  隨着商業化落地規模的進一步擴大,路凱智行在高精度導航定位和智慧鐳射雷達等技術領域的應用需求隨之提升,深化相關合作勢在必行。華測導航是國內高精度導航定位産業的領先企業之一,此次合作將進一步推動高精度定位技術在礦山無人駕駛中的應用,提升無人駕駛系統的定位精度和系統穩定性;速騰聚創是全球領先的鐳射雷達品牌,此次與路凱智行的合作將進一步加強雙方在礦山無人駕駛感知技術方面的研發與應用,共同推動無人駕駛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2025年,路凱智行將在運營、産品、技術等多方面同時發力,擴展無人場景金屬礦山和建材礦山,打造零碳礦山運營,並佈局“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協同央國企為開拓全球無人礦山技術賦能。蔣先堯表示:“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實現無人駕駛技術的突破與創新,為礦山場景的安全、高效運作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