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載“慧思開物”的人形機器人“天工”,正進行物流打包任務。(和冠欣 攝)
面對人類隨機拼出來的積木造型,人形機器人“天工”只看一眼就能按次序精準拼出一模一樣的造型。“天工”炫技是靠“開物”賦能。3月12日,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發佈全球首個一腦多能、一腦多機的通用具身智慧平臺“慧思開物”。這一平臺可以為機器人配備更聰明的“大腦”和“小腦”,實現從任務理解到執行的全流程智慧化,讓機器人更聰明流暢地完成拼積木、工業分揀、桌面清理、打包快遞等各項任務。
一腦多能破解通用難題
倉庫裏的機器人能搬箱子,酒店的機器人能送餐,工廠裏的機器人能擰螺絲……越來越多的場景用上了機器人,但這些機器人只能各幹各的,互不通用。能不能讓一款機器人具備很多技能?“慧思開物”正是通過一腦多能、一腦多機來實現通用。
“打開、關閉、旋轉……機器人的這些技能就是項鍊上的珍珠。”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首席技術官唐劍打了個比方:機器人的“大腦”會針對用戶的具體需求,從“小腦”的技能庫裏挑選“珍珠”,從而完成任務。“慧思開物”分為“大腦”和“小腦”,“大腦”先進行任務規劃,再調用“小腦”技能庫執行具體動作,並將執行反饋傳遞給具身“大腦”,形成任務閉環。
如何練就一腦多能的通用本領?先看“大腦”,AI大模型讓其形成自然交互和環境感知理解能力,可以精準拆解和規劃長程任務。再看“小腦”,目前技能庫已囊括30多項技能,未來還將掌握超百項技能,覆蓋物理世界的絕大部分場景;同時,它還具有強大穩定的運動能力,可以應對各種複雜地形,實現全身控制、雙臂協作、穩定行走和移動導航。
既能快速推理又可復盤學習
3月12日的發佈現場,面對工作人員下達的桌面清理任務時,“天工”雙臂協作起來,先整理桌面的水杯、飯盒,又將廢紙團、一次性紙杯放進錫紙盤,最後投進垃圾桶。當“天工”伸手去夾紙團時,工作人員故意快速將紙團挪了位置,但“天工”不受任何干擾。這恰恰可以反映出自主糾錯的能力。
真實世界中,這種突發意外或失敗的情況經常出現。“有了大模型,就能以這個失敗情況為起點,重新規劃出一個方案,繼續完成任務。”唐劍解釋。同時,“小腦”也要在關鍵時刻準確調用合適的技能,準確率還得非常高。
機器人的“大腦”如何進化?“慧思開物”依靠的是“快思考推理、慢思考學習”的法子,即接到任務時第一時間推理,等閒了的時候再思考學習,列出各種方案,模擬各種場景,通過強化學習來更新和微調大模型,從而讓“大腦”越來越聰明。
首批搭載“慧思開物”産品亮相
除了一腦多能,“慧思開物”又可一腦多機——首次實現單個軟體系統在機械臂、輪式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多構型本體上的相容。這樣一來,其他企業就能借由“慧思開物”研發機器人,降低開發門檻,簡化開發流程。
首批搭載“慧思開物”的機器人已經來了。3月12日,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聯合優必選科技發佈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機器人平臺——天工行者。這也是業內首款30萬元以下的科研級全尺寸人形機器人。
“不同於普通的通用人形機器人産品,科研級人形機器人要求機器人本體在實驗精準度、效率和穩定性方面有出色表現。”優必選科技相關負責人説,這對産品性能和參數提出更高要求,産品成本顯著提高。
天工行者擁有高度倣生的軀幹構型和擬人化的運動控制能力,全身有20個自由度,能以10公里/小時的速度穩定奔跑,具備在山坡、臺階、沙地、雪地等複雜地形平穩移動、抗衝擊干擾等運動功能。
據悉,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後續將推動該平臺在全球範圍內的廣泛應用,助力智慧機器人産業快速發展。(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