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人形機器人半馬4月起跑

日期:2025-03-05 08:17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首個人形機器人半馬下月起跑

  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馬——2025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將在4月13日7時30分鳴槍起跑,人形機器人將與人類選手同時出發,在同一路線上完成21.0975公里的比賽。這是3月4日從北京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的。

  機器人和人類選手同時起跑

  2024年的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賽上,人形機器人“天工”曾為選手加油打氣,還與選手一同衝過終點。2025年,人形機器人將直接變成全程參與的“運動員”。

  “我們計劃邀請全球機器人企業、科研院所、機器人俱樂部、高校等創新主體的人形機器人參賽。”北京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李全説,目前全國多家賽隊有意參賽,並在緊鑼密鼓進行測試和訓練。

  此次參賽的機器人要求具備人形外觀、可以實現雙足行走或奔跑,不能是輪式結構。在控制方式上,可以是手動遙控(包含半自主),也可以是完全自主的控制方式;參賽團隊須確保機器人不會對賽道、其他參賽機器人和周邊人員造成損害,必須遵守賽事規則及任何特定的技術規則。

  本次賽事中,機器人和人類選手將在起點同時鳴槍起跑。為確保人機安全,全程採用鐵馬隔離或綠化帶隔離的方式,機器人與運動員共跑同一路線,但有單獨賽道。為確保更多機器人能順利完賽,經過對人形機器人當前研發進展的研判,大賽將機器人比賽的關門時間設置為3小時30分鐘左右。比賽過程中,可以更換電池;也可通過更換機器人,以接力形式參加全程比賽。最終,依據完賽時間、機器人更換次數進行綜合評價,比賽過程中更換機器人每次罰時10分鐘。

  半馬賽道見證三大技術突破

  “人形機器人參加半程馬拉松是對其續航、運動控制、環境適應能力等現有技術的頂級壓力測試。”李全説,通過參與馬拉松比賽等體育競技賽事,既可以展示人形機器人發展標誌性的應用成果,還能激發資本涌入,推動技術進步、探索應用場景。

  不過,人形機器人跑馬拉松也面臨三大技術挑戰。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劉維亮解釋,馬拉松對機器人奔跑中的穩定性、可靠性和續航能力要求非常高,人形機器人要完賽,需要有適用於長距離奔跑的一體化關節和本體,優化關節運動範圍、優化倣生足底、突破電池快換技術,解決關節過熱和本體穩定性問題;需要突破高可靠性快速奔跑控制演算法、高精度定位演算法、動態避障導航演算法,解決人形機器人高速奔跑時的穩定性和自主導航定位問題;需要進行多輪測試訓練,解決長時間、高強度奔跑中機器人的續航、可靠性、穩定性問題。

  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也快來了

  除了4月舉辦的人形機器人馬拉松比賽,2025年北京還擬於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前夕,舉辦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機器人運動會將以人形機器人參賽為主,設置田徑、足球、自由體操、應用場景等近20個賽項,充分展示人形機器人在運動性能、智慧交互以及場景應用等方面的技術進步和能力提升。

  2024年10月,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升級為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慧機器人創新中心,其自研人形機器人已實現雪地等複雜地形快速通行和百級以上大高差臺階持續攀登,峰值速度突破12公里/小時,運動控制能力達到國際一流水準。(曹政)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