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培育千億級産業集群 具身智慧發展三年“施工圖”繪就

日期:2025-03-01 09:30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2月28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北京具身智慧科技創新與産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7年)》專場新聞發佈會,展現未來三年北京發展具身智慧的“施工圖”,力爭到2027年建成全球具身智慧技術創新高地。

  具身智慧研究喜訊連傳

  當前,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北京目前擁有約2400家人工智慧相關企業,其中獨角獸企業36家。2024年,北京人工智慧核心産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提前完成三年發展目標。

  具身智慧作為實現通用人工智慧的重要路徑之一,已經成為科技競爭的新高地、未來産業的新賽道、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發展潛力大、應用前景廣。“籍貫”北京的“天工”機器人能力不斷升級,具身智慧大模型開發持續推進,全國首傢具身智慧創新産業園落地中關村……2025年開年以來,本市具身智慧領域喜訊不斷。

  “北京已經成為人工智慧創新發展高地,在全國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在此基礎上,我們還面向未來,緊盯人工智慧下一代技術前沿,將具身智慧作為産業佈局新賽道。”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劉衛華説,北京在具身智慧領域已經具備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儲備了一批高水準研究團隊,涌現一批初創企業和潛在獨角獸企業,並擁有科研教育、工業製造、商業零售等一批適合具身智慧機器人率先落地的應用場景。

  具身智慧發展處在關鍵階段

  前期圍繞技術攻關、生態構建、場景落地等具身智慧産業發展關鍵環節,本市已推出了一系列支援措施。“現在,我們已經初步形成了‘大腦-小腦-本體’協同創新的技術路徑,具身智慧技術正處於從實驗室研發向規模化應用轉化的關鍵階段。”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蘇國斌介紹,本市設立了總規模1000億元、存續期15年的政府投資基金,重點支援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未來産業領域,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産業化項目,同時構建高能級創新平臺,推動産學研協同創新和國際合作,並加快場景開放與規模化應用。

  市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夏翊介紹,本市推動一批單體大規模智算集群建設,已經建成若干萬卡級以上智算集群。人工智慧數據運營平臺已經上線,開放共用一批具身智慧數據集,有力支撐具身智慧大模型訓練。

  人工智慧領域近三成全國重點實驗室在京落地,認定首批23家人工智慧領域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前瞻性佈局4家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劉衛華表示,本市一直着力開展顛覆性技術創新,支援開展具身智慧前沿技術創新,圍繞多模態大模型、具身大模型、具身倣真平臺等産出一批國際領先成果,夯實具身智慧核心技術底座基礎。

  具身機器人更快“跑”向生活

  依託北京豐富的技術資源和産業基礎,本市三部門聯合出臺《行動計劃》,繼續從技術創新、平臺支撐、場景牽引、生態優化4個維度,推動具身智慧領域技術創新和産業發展。

  在推動具身智慧新賽道創新發展上,《行動計劃》將聚焦多模態融合感知技術、“大腦”大模型、“小腦”模型技能庫、機器人運動控制、核心零部件、智慧晶片等關鍵技術,展開産學研協同攻關,並建設一批新型研究創新平臺,解決高品質數據供給、核心零部件和機器人本體中試服務、模擬環境遷移到真實場景時存在性能差距的問題需求。

  通過一系列的應用場景開放,具身智慧機器人將更快“跑”向日常生活。《行動計劃》提出,充分發揮具身智慧對科研教育、工業商業、個性化應用等場景的賦能作用,按照場景成熟度分批次分階段加大開放,優先推動在科研教育場景擴大開發者生態,逐步推進在汽車生産、工業焊接、煤炭礦業等領域聯合研發和規模化場景落地,前瞻探索家庭服務、養老助老場景等人機共生環境應用解決方案。此外,本市還將構築具身智慧發展生態,推動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具身智慧産業高地。

  下一步,本市將以《行動計劃》為指引,緊抓人工智慧技術前沿,充分發揮北京創新資源優勢,加強部門協同和資源整合,推動具身智慧技術創新與産業培育的深度融合。同時,積極營造開放合作的産業生態,吸引更多國內外優質資源參與北京具身智慧産業發展。(劉蘇雅)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