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經營主體將實現信用修復同標辦理,並實現三地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共用互認。京津冀三地市場監管部門近日聯合印發《京津冀市場監管部門關於實施深化信用提升助力經營主體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的意見》,在全國率先推出區域信用提升聯合舉措。
行動方案提出,三地將通過開展“信用+”服務,拓展市場監管信用工具、信用資訊的應用場景,綜合運用信用承諾、信用評價、信用報告、信用指數等新型信用監管工具,賦能市場監管各業務條線監管工作提質增效。同時,開展“年報+”服務,提高經營主體年報便利度,推進惠企政策精準送達,加強大型企業逾期未支付款項情況公示和抽查。
在信用修復方面,三地市場監管部門將制定經營主體信用修復工作指引,進一步規範各類失信資訊信用修復的受理條件、申請材料、審查標準和辦理時限,實現京津冀三地經營主體信用修復同標辦理。同時,探索建立三地信用修復協查協辦機制,通過“網上辦、協同辦”,為經營主體提供便捷的信用修復服務,助力企業恢復市場競爭力。
根據行業領域、監管事項、風險狀況等不同維度,三地市場監管部門將制定信用標注規則,對市場主體進行分類標注,並實現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共用互認。近年來,本市已實現全市企業信用風險全覆蓋監管,建立了通用型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指標體系、通用型個體工商戶信用風險分類指標體系,並持續拓展專業領域信用風險分類應用場景。
為加強信用資訊歸集整理與應用,三地將建立完善京津冀數據中心實驗室和數據分區,制定京津冀資訊資源共用目錄,推動區域信用資訊資源共享共用。(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