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題”驅動城市精治

日期:2025-02-28 09:31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老舊電梯的更新,最頭疼的是電梯專項維修資金不好申請。2024年,北京居民住宅老舊電梯安全監管被納入“每月一題”,破題政策應運而生。

  在北京,城市治理中越來越多的難點問題正在通過“每月一題”得以破解。2021年“每月一題”機制建立以來,北京完成1800余項改革任務,出臺400余項政策措施,70余個城市治理難題實現改革破題。

“每月一題”驅動城市精治

“每月一題”驅動城市精治

  社會治理痛點“入題”

  “每月一題”是從上一年訴求大數據中預見問題“痛點”,從而開展精細化分析、合理化設計。

  朝陽區芍藥居北裏共有電動自行車1568輛,小區內充電設施介面769個。2024年前6個月,該小區12345熱線涉電動自行車的訴求量達到154件。其中,新增、補建設施訴求最高,佔比近六成。

  2024年,市城市管理委將全年20萬個充電介面建設任務調整為32萬個,新增的充電介面建設重點服務於居民訴求集中、車樁比例低的街鄉鎮,芍藥居北裏小區被納入。2024年上半年,芍藥居北裏新建了充電介面302個。

  自2019年以來,北京通過12345熱線,迎來一場超大城市治理的深刻變革。接訴即辦從“有一辦一”到“舉一反三”,面對城市“頑疾”,“每月一題”應運而生。

  2021年,本市選取了房産證難辦、普惠幼兒園難入等27個具體問題;2022年,老樓加裝電梯、集中供暖不熱等17個民生“痛點”問題被納入;2023年,北京對公交線路站點優化等17個問題集中攻堅。2024年和2025年,市級主責部門又分別“認領”了13個問題。

  這些問題,是從上億條12345民生大數據中分析篩選出來的,也都是群眾的“急難愁盼”。“每月一題”關注市民訴求背後的問題根源,不僅解剖一個問題,更要解決一類問題。

  創新政策推動標本兼治

  “每月一題”之所以有效,因為它走出了一條破解難題的新路子。

  2024年秋季開學時,不少家長髮現,曾經上下學高峰時段總擁堵的西城區實驗小學,不僅不堵了,而且施劃了“口袋公園”,開闢了接送等待區、自行車停靠區。

  西城區實驗小學師生超過千人,一到上下學,校門口人員聚集、車流量大。校園周邊交通綜合治理被納入2024年“每月一題”後,市教委會同交通等部門多次現場調研,同時,督促指導區教育、交管、園林、城管、規劃等部門緊密聯動,反覆會商研判後決定,內移校門左側綠化帶、拓寬便道,便於學生集散。

  “每月一題”在治理過程中厘清任務分工,明確了市級部門牽頭主責,相關部門協同配合,市、區、街鄉鎮共抓落實,實行清單式管理、項目化推進,形成了條塊結合、上下協同的工作合力。

  一系列政策創新舉措,又從頂層設計上推動了標本兼治。

  針對漏雨等房屋使用問題,北京市建立了房屋修繕“先應急後追償”制度;針對房産證辦理難,形成推廣了“無錯優先”的改革思路;本市還研究採暖季“病例庫”,開出治理工作“藥方單”,每年梳理1000余項“冬病夏治”項目;為快遞員、外賣騎手等新業態就業群體,補齊了一批政策法規……

  4年多來,本市出臺政策400余項,真正實現問題導向、源頭治理。這樣的創新舉措,也為北京超大城市治理補上了制度上的短板。

  各方力量參與破題解題

  “每月一題”都是城市治理中的難點大事,社會各方力量也參與進來,推進了問題的快速解決。

  北京泰利豐瑞物業有限公司服務的大興區香海園小區因供暖問題引發的12345工單不少。這幾年,每當供暖季來臨前,大興法院調研組都會來到香海園小區所屬高米店街道開展座談,會後物業公司針對法院建議,專門召開內部會議研究工作方案。法院“問診開方”,企業供暖投訴下降明顯。

  北京法院積極參與“每月一題”選題、破題、解題,促進基層治理,解決重點民生問題,效果初步顯現。市政協也持續開展“每月一題”常態化民主監督,僅2024年,全年開展各類監督活動114次,32個界別、1800餘人次參與調研、發表監督意見,還圍繞問題治理形成了一批政協提案。

  目前,2025年北京“每月一題”已經發佈,電動自行車交通安全管理、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等13個問題已被納入專項治理。

  新進展

  百千工程為鄉村發展“築巢引鳳”

  走進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文藝氣息的現代鄉村。周末的藝術市集上,熱氣騰騰的現烤麵包、精緻的手工藝品,還有新鮮採摘的蔬果,吸引着絡繹不絕的游客。誰能想到,這個如今充滿活力的村莊,曾是集體經濟薄弱的“空心村”。辛莊村的蛻變,正是北京“百千工程”帶來的成果。

  “百千工程”是北京市於2023年9月啟動的新一輪鄉村振興計劃,旨在通過示範村和示範片區的創建,帶動全市鄉村的全面振興。辛莊村作為首批19個示範村之一,率先踏上了轉型之路。村黨支部書記李志水介紹,辛莊村的改造遵循“微改造、精提升、巧更新”原則,既保留了原始村容村貌,又通過藝術空間的打造,實現了“一步一景”。如今,村裏的主街被命名為“創客街”,匯聚了86家創客,涵蓋餐飲、民宿、藝術、教育等多元業態,每年為村莊創造租金收入1053萬元,每週的環保市集日均吸引3000餘人次,拉動消費200萬元。

  辛莊村的蛻變背後,是政策的有力支撐。市級政府出臺55項專項政策,涵蓋黨建引領、鄉村風貌改善、多元産業發展等多個領域,綜合投入超過10億元,帶動社會資本投入約10億元。在政策的支撐下,辛莊村完成了村莊亮化、“三線入地”等基礎設施整治提升,村內環境煥然一新。

  “百千工程”不僅改變了辛莊村的面貌,更吸引了眾多懷揣夢想的年輕人和藝術家。他們帶着創意和熱情來到辛莊村,成為“新村民”,為村莊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這裡,鄉土氣息與藝術韻味和諧交融,傳統與現代相互碰撞,鄉村振興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辛莊”誕生。“百千工程”的第二批示範村、示範片區已經開始啟動,主要分佈在10個涉農區。到2027年,重點建設100個左右示範村、1000個左右提升村,引領其餘2000個左右村莊鞏固美麗鄉村建設成效。

  見證者

  執法檢查“減法”換企業發展“加法”

  “過去是不同部門挨個兒來,現在我們來一次就全都檢查了!”春節剛過,經開區重點産業項目陸續開工,正在建設的海爾智造·未來創新中心迎來節後首次執法檢查。

  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經開區綜合執法局執法人員江俊諳和同事先進入工地檢查有沒有防墜落等安全措施,又到項目部裏查閱資料看看是否存在拖欠工資等問題,還要看現場揚塵治理是否到位……一趟檢查,要查住建、環保、人力社保等6個不同領域的情況。

  “綜合查一次”的執法檢查,自2024年開始在經開區推行,也就是把過去不同領域執法人員分頭去檢查企業的方式,變成一次綜合檢查,最大限度減少重復檢查、多頭檢查、隨意檢查。

  “要按過去的流程,這家企業要接受6次執法檢查。”江俊諳是幹了10年的“老執法”,親眼見證了執法監管的變化。從根兒上説,“綜合查一次”得益於經開區一支執法隊伍負責28個領域的執法許可權。在此基礎上,經開區還創新實現“無計劃不檢查”“集約式檢查”“統一式檢查”,打破傳統各部門“各查各的”檢查模式。2024年,執法人員已經對亦莊664家重點工貿企業實施了“綜合查一次”,月平均檢查量同比下降65%。

  綜合檢查提升執法效率的同時,也對執法人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半年前,江俊諳參加了全能執法官培訓班,學習更多領域的執法檢查內容規範,執法效率得以提升。在他看來,執法檢查的“減法”換來的是企業安心發展的“加法”。

  老百姓更信任我們了

  “以前有居民説政府部門門難進、人難見、事難辦,接訴即辦以來,我們主動走近群眾,下沉基層,幫老百姓解決了不少實事。”西城區金融街街道城管科科長劉楊直言,因為接訴即辦,他們做群眾工作也越發得心應手,“老百姓更信任我們了。”

  劉楊所在的城管科涉及生態環境、城市更新、背街小巷等工作,樁樁件件與百姓息息相關。2020年至2021年,街道每年接訴即辦訴求量呈上升趨勢,到2022年急劇攀升,達到萬件的峰值。這其中,關於平房院落違法建設的訴求量佔了“大頭”。

  “通過對12345熱線大數據分析匯總,我們開展了持續調研,確定以打造‘最美院落’作為解決平房區接訴即辦主動治理項目。”劉楊介紹。

  拿街道打造的首個“最美院落”東鐵匠衚同甲15號院來説,改造前是出了名的“違建小院”。整個院落300多平方米,最大的違建位於院子正中,小違建見縫插針,四週過道僅一米多寬。小院居住體驗不佳,12345投訴件一年有40多起。

  “拆違中既要滿足生活所需,又要提高全院環境品質。”劉楊和同事們組織了多輪居民議事會,在7處違建拆除的同時,院內公共空間的提升也動工了。歷時近兩年,改造全部完成。這期間,街道沒有收到一起投訴。

  群眾工作做到位了,接訴即辦降量增效。自2023年起,金融街街道受理案件數量開始下降,降至7222件,2024年進一步減少至6579件。“這是主動治理和深化改革協同發力的結果。”劉楊説。(任珊)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