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家民營企業與政府話AI

日期:2025-02-28 08:56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2月27日,2025年本市首場民營企業座談會開到了中國人工智慧産業策源地——中關村。12家人工智慧領域民營企業的負責人與市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面對面,暢談北京人工智慧産業的長、短板。這12家民營企業有一半以上是2020年以後才成立,是代表最新産業趨勢的“生力軍”。

  座談會上,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楊秀玲簡單開場:“今天,我們一是想聽聽各位精英對行業發展趨勢的判斷,對産業支援政策和民營經濟的意見建議;二是想聽聽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12位民營企業家是座談會的主角。由於沒有安排發言順序,企業家想説便舉手發言,時長、內容都不受約束;聽到了感興趣的話題,也可以補充和延展。

  “我先説吧!我有7點想説,第1點是大模型支援政策要更靈活……”面壁智慧公司聯合創始人雷升濤第一個發言。他沒準備發言稿,只列了提綱,想到哪,説到哪,把每點都講透了。這些都來自企業成長中的“煩惱”。

  這些民營企業涵蓋了人工智慧産業鏈的關鍵環節,涉及基礎設施、算力服務等領域。面壁智慧2022年成立,生數科技2023年成立,清程極智2023年成立……12家企業有半數以上都是2020年以後成立的“20後”。其實,各創始團隊都研究大模型多年。

  “年輕就是行業的特點,我們都是伴着這兩年大模型崛起而創立的。”比面壁智慧成立還晚的百川智慧公司把側重點放在大模型底座和應用上,該公司副總裁孫彥新説,別看這些公司成立不久,但背後是中國、特別是北京這幾十年積累下來的演算法工程人才。

  談及這次座談會,雷升濤、孫彥新等企業家都給出了同一個感受——清醒。“雖然眼下大模型非常火,但大家依然很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差距,點出來北京的短板。”孫彥新説。近4個小時的座談會上,企業家對面的相關部門參會人員多是傾聽,每個人的筆電上都密密麻麻記了幾十頁。

  這次座談會也是個“閉環”的會,有的問題當場就有了回應。“北京將在長期性耐心資本投入、人才服務保障、終端應用場景開放等方面加大支援力度,圍繞算力保障、高品質數據集建設等領域研究細化支援舉措。”楊秀玲説,針對會上提出的問題訴求,相關部門將主動對接,“一企一策”協調推動解決。(曹政)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