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用鋼琴,彈奏出對生活的熱愛。”春節假期,因患膠質瘤一度對晚年生活失去信心的趙女士,又彈起了心愛的鋼琴。北京和石家莊的醫療專家聯手努力,治療了她的惡性腫瘤,保全了她的手部功能。
趙女士不是京津冀醫療協同過程中獲得福祉的個案。近年來,京津冀醫聯體不斷擴容,檢查結果互認持續擴大,異地醫保結算日益便捷,三地間就診看病日趨“同城化”。
檢驗檢查互認共用項目超百項
“按您上回説的,檢查、化驗都做好了,CT、核磁也拍了。”2月初,張家口患者王先生到北京積水潭醫院骨腫瘤科主任醫師魚鋒的診室復診。
王先生今年60歲,因患骨腫瘤2023年在積水潭醫院做了手術,主刀的是魚鋒。此後,他遵醫囑每3個月復查一次。
“從走進診室到離開醫院,前後用時50分鐘。當天下午坐高鐵就到家了。”王先生説,“比想像中方便得多。”
如此便捷,是因為京津冀檢驗檢查結果已經互認。“過去復診,外地患者得跑兩趟北京。”魚鋒解釋,掛號開單據、檢查、等結果、再掛號復診……一套流程下來,少則兩三天,多則一禮拜。而檢驗檢查結果互認的落地,不僅減少了重復檢查造成的資源浪費,更縮短了就診和等候的周期。
北京市與天津市、河北省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範圍還在持續擴大。河北省衛健委介紹,目前,京津冀914家醫療機構實現60項檢驗結果互認,686家醫療機構實現50項影像檢查資料共用。
“能夠在保證品質的同時,為患者提供更加省時、省力、省錢的醫療服務,這是醫護人員共同的心願。”魚鋒説。
京津冀建立醫聯體115個
春節假期,宣武醫院河北醫院副院長、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湯劼收到了石家莊患者趙女士發來的拜年微信,並附上了自己彈奏《我的祖國》的視頻。
幾個月前,趙女士因突發抽搐被家人送到宣武醫院河北醫院。經檢查,她腦部負責手功能的區域出現了病變,被確診為膠質瘤。詳細了解了患者情況,湯劼給出的手術方案是——施行前沿的“術中喚醒”治療,這樣可以保護相關功能,也能更精準地切除腫瘤。
經過長達6個小時的縝密操作,手術順利結束。兩周後,趙女士平安出院了。
“建立醫聯體以來,河北醫院腦腫瘤治療量增長了10倍都不止。”湯劼説,河北醫院就有30多位北京醫生,像他這樣“兩頭跑”。以前當地做不了的手術,現在都能做了。
該院只是一個縮影。2025年1月,河北省宣佈京津冀醫聯體由2023年底的40個增至115個,越來越多居民不出省就能看上名醫。
津冀患者在京直接結算
在北大人民醫院心內科復診後,石家莊患者王先生到人工服務窗口辦理結算,不到3分鐘就成功繳費。
王先生的手機收到短信,詳細列出費用明細。他感慨:“以前來北京看病,報銷手續麻煩得很,現在直接結算,省心多了!”
68歲的王先生確診冠心病4年。因需定期復查心臟支架術後情況,他選擇到北大人民醫院復診。“2022年,第一次來北京復診,得提前到石家莊的醫保局備案。就診時自己先墊付檢查費,回石家莊交材料,再等報銷。折騰了一個多月,報銷費用才到賬。”他回憶。
2023年4月,京津冀三地同時明確規定,三地參保人員在區域內定點醫療機構就診時,持醫保卡或電子憑證即可自動視同備案。
此後,王先生就醫流程簡化了:“2024年開始,連手機備案都不用了,掛號時刷醫保卡直接報銷,和在本地看病沒區別。”
目前,津冀兩地患者在北京市所有有床位的定點醫療機構住院,以及在300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門診就醫,均可辦理異地直接結算。北京市開通門診慢特病異地直接結算的定點醫療機構達到2500余家。1400余家定點零售藥店開通自主購藥異地直接結算。
京津冀醫療協同不斷深入推進。更多像王先生這樣的慢性病患者享受到“跨省同城”的便利。
新進展
三地一體 冰雪無界
1月7日晚上,北京GLC青少年冰球俱樂部U10隊的孩子們剛剛完成期末考試,便集結出發,連夜驅車前往天津。此後幾天,孩子們參加了在天津市奧林匹克中心滑冰館舉行的首屆“京津冀杯”少年兒童國際冰球邀請賽,並獲得冠軍。
三地“冰娃”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早在2016年,北京市青少年俱樂部冰球聯賽就首次邀請了來自河北和天津的隊伍參加。2023年,“雄安杯”在河北首次舉行,北京的京津冀俱樂部邀請賽也隨後打響。此次“京津冀杯”組織方負責人王一博説,“未來希望三地的交流可以辦成聯賽,吸引更多孩子參與,讓參與冰雪的熱潮延續。”
朝陽區短道速滑隊主教練韓冬萍,同樣感受到了京津冀冰雪交流的頻繁與緊密,“北京的青少年聯賽,河北、天津的隊伍也會來。”大年初五,她帶着隊裏大大小小27個孩子,在天津薊州國家冰上項目訓練基地展開了集訓。
位於崇禮奧林匹克公園內,緊鄰2022年冬奧會場館的“雪如意滑雪場”於1月開板,而北京市滑雪協會主辦的全國青少年四季滑雪挑戰賽總決賽,為雪場辦賽打響了“開門紅”。“將比賽落地在‘雪如意’,既是踐行冬奧場館賽後利用,也希望為新雪場助力。”北京市雪協秘書處負責人饒柳説。
近十年,隨着冰雪愛好者不斷增加,往來交通愈發便利,崇禮早已成為京津雪友的冬日度假勝地。剛剛過去的農曆春節,依然有不少外地雪友到崇禮滑雪過年。“自駕、高鐵都方便。好不容易有個長假,必須滑個痛快。”雪友吳辰洋説。合作互利促進産業提質升級,繼而提升了冰雪運動的熱度,形成良性迴圈。“在全國滑雪版圖上,京津冀被視為一個整體,一直是産業領域的引領者。”饒柳説。
見證者
“茄子大王”跨省種菜
河北,是北京的大菜園子。來自北京新發地市場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該市場交易的蔬菜中,有21.5%來自河北,佔比最大。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一大批新發地市場的“大王”“百強”商戶,深耕燕趙大地,為首都保供護航,“茄子大王”李軍就是其中一員。
走進位於衡水市冀州區西午村的北京新發地助力鄉村振興(冀州)示範園區,蔬菜大棚裏,李軍正帶着村民採摘長茄子——上午採摘,中午裝車,晚上七八點鐘就到北京市場。
北京的“茄子大王”怎麼到河北來種菜?李軍説,2021年衡水市冀州區和北京新發地簽訂協議,雙方合作發展蔬菜種植基地。他跟着來考察,政策很優惠,交通也便利,自然環境還很適宜茄子生長,他馬上決定在這裡佈局茄子種植基地。
4年來,李軍在冀州的種植基地已經拓展到900多畝,大棚達到120多個,每年為首都輸送茄子等蔬菜1500噸以上。
有了“茄子大王”的示範效應,“蘿蔔大王”“紅薯大王”“辣椒大王”等紛至遝來。“大王”們在冀州簽約蔬菜種植面積已經超過2.9萬畝,帶動上萬戶農戶增收。
“河北種菜北京賣,京津冀協同發展給了我們底氣。”李軍説,如今他在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去年還引入了藍莓種植。眼下,大棚裏的藍莓已經碩果纍纍,馬上就可以源源不斷地上市,為北京市民送上河北藍莓!
無人駕駛貨車暢行京津塘高速
每天,京津塘高速公路上,幾輛外觀並不特殊的重卡都會組成一個編隊,一起從北京的馬駒橋出發,途經河北廊坊,最終抵達天津。湊近了看才會發現,這一編組的後車主駕上並沒有司機。
2024年開始,小馬智行研發的自動駕駛貨運卡車駛上京津塘高速公路。“過去在京津塘高速上,我們只在北京段測試,但2024年開始實現京津冀跨省運輸。”小馬智行副總裁、卡車事業部負責人李衡宇從事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已有10個年頭,見證着技術的不斷迭代。過去,他只需要在北京進行測試;但很快,技術不斷升級,自動駕駛卡車商業化運作面臨跨省的“卡點”。
自動駕駛是新鮮事物,不同省市有不同的規矩。想要在幹線物流路線上跑,就得到涉及的不同城市申請和考核,還需要各地開放相關道路測試。
改變得益於協同。2024年,京津冀三地在京津塘高速公路上聯合打通國內首個跨省自動駕駛幹線物流貨運場景。“企業需不需要在不同城市積累里程測試?”李衡宇關心的問題隨着三地的攜手得以迎刃而解。三地互認資質、里程,小馬智行近些年在北京積累的測試里程也獲得了天津、河北的承認。他在當地只需要提交申請材料即可,很快就在京津塘高速上路了。
如今,小馬智行自動駕駛卡車每天往返於北京、天津之間,在這條幹線物流路線上已完成真實貨運訂單近500個TEU(標準集裝箱單位),累計自動駕駛里程超4.5萬公里。“京津塘高速的這一模式也為其他地區的自動駕駛跨省運輸樹立了標桿,將推動技術迭代和産業升級。”李衡宇説。(孫樂琪 柴嶸 何蕊 王笑笑 孫穎 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