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閱讀量達1.2億人次 什麼活動這麼“吸睛”?

日期:2025-02-24 16:12    來源:北京市生態環境局

分享:
字號:        

  在“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系列活動中,從中軸線生態文化傳承到低碳領域創新實踐,從社區公民參與到環保設施開放,北京市通過創新思維破解生態治理難題,以系統觀念構建全民參與格局,探索出一條具有首都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路徑。

  中軸線生態文化:讓生態文明教育紮根課堂

  “很期待今年的‘北京中軸線的生態智慧’課程。去年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穿越古今,走進古老的中軸線,感受博大精深的生態智慧。”北京市東城區和平裏第四小學的學生鹿澤銘。這一刻,古老的中軸線被賦予了新的意義。隨着時代發展,北京中軸線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2024年,為助力北京中軸線申遺,北京市生態環保宣傳中心邀請科研院所、高校等專家學者,推出“北京中軸線的生態智慧”系列線上線下環保課程5場。課程聚焦生態內涵挖掘,用全新視角解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平裏四小等百餘所中小學觀看了課程,並以此為基礎開展畫海報、繪製導覽圖等系列活動,拓展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課程體系。

  近年來,北京市以“生態環境教育進課堂”等品牌項目為依託,開發適合不同年齡段的生態教育內容,引導中小學生為建設美好城市貢獻力量,並在青年學子中培養環保骨幹。北京市生態環保宣傳中心聯合北京市學生聯合會連續舉辦二十屆“首都高校環境文化季”,輻射近百萬名大學生,帶動他們投身美麗北京建設。

  “2024年,‘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文化遺産在生態高地熠熠生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生態理念賡續延綿,融入一代代人的生態保護實踐。2025年,我們將繼續以‘生態環境教育進課堂’品牌項目為依託,帶領孩子們學習了解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探尋千年大運河蘊含的生態智慧,持續探索具有首都特色的生態環境教育之路。”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宣傳中心副主任龍艷表示。

  垃圾上長鮮花:“江山賦”模式走進聯合國

  “為了綠色低碳的地球……一起行動!”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9次締約方大會(COP29)上,北京順義區後沙峪鎮江山賦社區黨支部書記亓偉偉發表了題為“小堆肥大實踐,應對氣候變化北京基層社區在行動”的演講,向全球展示北京基層社區在碳減排方面的努力,贏得了熱烈掌聲。

  在江山賦社區,志願者將廚余垃圾拉到堆肥點,利用“三明治堆肥法”,將廚余垃圾與園林廢棄物層層碼放,最終産出植物生長用肥的“黑金土”。

  “喜歡種花的人可以用廚余垃圾換肥料。讓垃圾長鮮花,大家從不願意分類,到現在主動分類。”社區志願者介紹。

  目前,江山賦社區已實現約43噸廚余垃圾和近40噸園林廢棄物的就地資源化利用,産生堆肥“黑金土”近48噸,減排約10.94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於抵消了21880度電的碳排放。2024年,江山賦社區獲評北京市先進低碳技術試點。

  如今,“江山賦模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堆肥志願活動。廣西、海南等地的村社區、社會組織紛紛前來交流堆肥技術和志願團隊建設經驗。

  創新引領實現重點突破,是北京市近年來推動城市低碳發展的有效路徑。近年來,北京市開展了先進低碳技術等4類試點工作,目前已有26個項目獲評北京市先進低碳技術試點,初步測算年減碳量可達51萬餘噸,低碳城市試點建設成效走在全國前列。

  環保設施開放:創新機制下公眾與企業“雙向奔赴”

  “您好,今天由我帶您參觀北京碧水再生水廠。”在科普大V的鏡頭下,環保志願者正在講解北京市副中心最大再生水廠如何將污水由濁變清,為公眾答疑解惑。

  2023年—2024年,擁有百萬級粉絲的科普大V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等網路大V,紛紛以Vlog形式在網際網路及新媒體平臺推出“環保設施環游記”系列視頻,10期短視頻觀看量達1961萬。#環保設施環游記#累計微網志話題閱讀量達1.2億人次,互動量10.7萬。

  近年來,北京市創新環保設施開放形式,邀請網路大V等第三方參與,通過直播、短視頻等新媒體方式,讓環保設施運作情況“看得見、摸得着”。同時,擴大覆蓋面,推動環保設施“雲開放”。北京生態環境官方平臺及設施開放單位推出了VR全景系列漫游視頻。

  在機制建設方面,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市城市管理委和市水務局三部門發動各區相關部門、設施開放單位,形成了市、區與設施開放單位三級聯動的工作模式,推動設施開放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和長效化。

  通過創新形式,拉近設施單位與公眾的距離,實現公眾與企業的“雙向奔赴”,有效緩解、降低“鄰避效應”帶來的治理成本,化“鄰避”為“鄰利”。

  目前,北京市共認定四批63家設施開放單位,覆蓋全市16個區,現場接待參觀五千余批次、數十萬人次,線上參觀人數超千萬人次。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