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科技如何賦能 讓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高品質”出圈

日期:2025-02-21 16:52    來源:北京市農業農村局

分享: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農業強國,利器在科技。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積推廣應用,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産力。

  北京市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紮實推進首都鄉村振興戰略,全力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日前發佈《關於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示範與生産服務體系作用的實施方案》(簡稱《方案》),提出在未來3到5年內,將完善全市的農業科技和生産服務體系,提升服務效果和聯農帶農作用,有效支撐都市型現代農業向高端、高效、高輻射方向發展。本文將圍繞該方案的目標、八項行動和兩個平臺主要工作的內容進行解讀。

  一、聚焦痛點難點 精準施策

  聚焦都市農業轉型升級痛點,方案提出“三高”發展總目標:通過健全科技與生産服務體系,實現高端化、高效化、高輻射的現代農業格局。明確了未來3-5年的工作目標:

  1、科技成果轉化加速

  打通科技進村入戶“最後一公里”,示範推廣引領性科技成果,解決技術落地難題。

  2、服務體系更加健全

  完善科技服務部門與生産主體的快速對接機制,提升服務精準性,增強聯農帶農服務效果。

  3、服務效果顯著提升

  實現高端、高效、高輻射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助力首都農業降成本、拓市場、增效益。

  二、八大行動 支撐首都農業主導産業發展

  為實現上述目標,《方案》圍繞“需求導向、應用導向”原則,整合資源、優化佈局、提升效能,提出“八項行動”:

  1、品種更新換代行動

  聚焦糧食作物、蔬菜、林果等産業領域,通過“研發轉化—引進示範—推廣應用”,篩選高産優質品種,優化生産配套技術。建設5個核心示範點,示範20個以上新品種,推廣面積2.4萬畝,推動20%糧食種植面積實現品種迭代。

  2、土壤改良與品質提升行動

  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耕地品質提升,示範應用土壤修復和改良技術,大面積推廣精準灌溉施肥,圍繞津冀開展鹽鹼地綜合治理技術示範。建立4個核心示範點,示範區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20%,鹽鹼地增産5%以上。推廣應用精準灌溉施肥技術模式3萬畝以上,建設高標準農田15萬畝。

  3、糧食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行動

  通過“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融合,示範推廣高産高效技術。建立核心示範點5個,示範點小麥、玉米單産分別達450公斤、520公斤。小麥、玉米高産高效技術輻射帶動規模化生産主體應用20萬畝以上,全市主要糧食作物單産水準同比提高1%~1.5%。

  4、蔬菜産業提升行動

  優化蔬菜産業佈局,推進老舊設施改造和宜機化、智慧化設施建設優化設施農業栽培模式,推廣高密度種植,提高設施機械化、輕簡化水準,示範應用葉菜周年多茬、魚菜共生等生産模式。推進露地蔬菜大規模農機農藝融合,推動露地蔬菜主栽品種更新換代。建立核心示範點5個,示範點設施種植機械化率達到65%以上、信息化率達到60%以上。改造和新建設施5000畝以上,整合推廣高産高效茬口模式4種以上。

  5、土特産品及地理標誌産品品質及標準化生産提升行動

  加強標準化、數字化生産管理和文創品牌設計,挖掘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提升産品品質和品牌附加值。建立核心示範點6個,示範點産品關鍵品質指標提升5%以上,産品加工增值提高5%以上。

  6、綠色低碳農業提升行動

  示範應用節肥、節藥、節能技術,推動種養迴圈,示範打造生態農場無廢生産新模式。推廣控肥綠色增效技術,優化肥料結構,提高化肥利用率,加大綠色防控技術推廣力度。建立核心示範點4個,示範點化肥利用率達到43%以上,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5%以上。全市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8%,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達到43%,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覆蓋率達到78%。

  7、景觀休閒與城市農業提升行動

  示範打造園藝景觀場景、漁業景觀場景、陽臺、庭院等園藝場景,篩選觀賞園藝植物、構建兼具水質凈化與景觀提升的生態溝渠,整合應用示範相應農業技術。建設核心示範點6個,打造溫榆河公園雲上梯田景觀、門頭溝月季大道等城市農業場景。

  8、智慧農業提升行動

  整合應用示範“天空地”一體化智慧農業技術,利用物聯網、智慧裝備、大數據等手段,實現精準作業和智慧化管理,打造智慧溫室、智慧大田、智慧果園等示範應用場景。建設核心示範點5個,示範點種植生産信息化率達到40%以上,種植水肥藥利用率提高20%以上,養殖生産信息化率達到70%以上,節約勞動力20%以上。到2030年,全市農業生産信息化率擬達到50%左右。

  三、平臺賦能 構建科技服務新生態

  《方案》強調構建科技諮詢培訓、科技服務管理兩大平臺,為農業科技和生産服務提供有力支撐:

  1、科技諮詢培訓平臺

  整合專家資源,加強農業大語言模型訓練,通過AI智慧諮詢提供全天候技術指導,遴選4-5個産業重點服務對象,示範推廣智慧諮詢服務系統,培育示範典型2-3個。加強線上直播、線下培訓,預計線上直播培訓65場、15萬人次,組織基層農技推廣體系骨幹人員素質培訓,培育700名以上業務精通、服務優良的農技推廣骨幹人才。

  2、科技服務管理平臺

  建設北京市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實現業務全流程數字化管理,推進農業農村部和本市相關數據交換共用,推動市、區、鎮、村一體化應用,加強數據治理和數據挖掘應用。建設服務基點、示範基地、專家工作站、綜合應用場景四層級科技管理平臺,實現服務網路、服務數據、服務評價的綜合管理。

  為確保《關於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示範與生産服務體系作用的實施方案》的順利實施,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將發揮統籌調度作用,聯合市農林科學院、高校、市區兩級推廣單位及企業,形成合力推進科技示範工作。各推廣單位將加強橫向聯合,實現全産業鏈推進,並全力做好生産服務工作。

  《方案》的出臺標誌着北京市農業科技示範和生産服務邁入系統性、數字化、精準化的新階段。北京市農業農村局下一步將全力推動《方案》落實,通過“部門協同+政策整合+示範引領”的方式,確保首都農業在2025年實現階段性目標,並在3-5年內達成遠景目標。

  總體而言,《關於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示範與生産服務體系作用的實施方案》是北京市科技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系統性工作改革與創新,北京市將健全農業科技與生産服務體系,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提升服務精準性,支撐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併為全國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北京樣板”。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