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規自委相關負責人就“好房子”技術要點答疑 適度提高“得房率”增強居民獲得感
《北京市平原多點地區“好房子”規劃管理相關技術要點(試行)》近日印發,社會關注度較高。2月14日,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相關負責人就《技術要點》進行政策解讀,解答公眾疑問。
熱點1
底層架空空間補充公共服務
對於住宅建築底層的架空空間,《技術要點》明確,面積不超過建築基底面積50%、高度在4.9米以下的架空層,其建築面積不計入地塊容積率;超出建築基底面積50%或高度大於4.9米的部分則要按實際面積計入容積率。
“底層架空空間可以用做健身、親子、閱讀、休閒等,補充公共服務功能,尤其是對‘一老一小’人群來説,提供了更多公共空間。”該負責人説。
鼓勵設置開敞式的風雨連廊,是如何考慮的?該負責人介紹,設置開敞式風雨連廊的主要目的是將相互獨立的建築物或將建築物與小區內廣場、游園等公共空間相互連接,方便居民室外休閒活動。該負責人進一步解釋,考慮到北京的氣候條件,單側封閉的也視為開敞式風雨連廊。
未來,居民可以選擇在鄰里共用公共空間收寄快遞。據介紹,鄰里共用公共空間的建築面積按照700平方米/千戶計算,單處面積不超過700平方米,可結合小區入口、入戶大堂或在沿街、街角首層建設,用於快遞收寄、便民零售、便民餐飲、會客交流等公共服務功能。
熱點2
“不計容”引導建設高品質住宅
容積率是《技術要點》中頻繁提到的關鍵詞之一。根據《技術要點》,針對住宅底層的架空層、開敞式風雨連廊、小區配建的鄰里共用公共空間,以及戶內陽臺等,部分面積不計入容積率。
什麼是容積率?不計入容積率會給居民帶來怎樣的利好呢?
對此,該負責人介紹,容積率是指一宗土地上的建築面積與用地面積的比值。開發建設企業拿地時,容積率已在土地招拍挂文件中予以明確。在容積率不變的情況下,不計入容積率的政策能夠引導、鼓勵建設和設計企業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創造更多元宜居的居住環境。對購房者而言,也能夠享受到更高性價比、更優質的生活空間。
熱點3
部分戶型得房率可至90%
《技術要點》實施後,是否會提高得房率?這是居民普遍關注的。
對此,該負責人解釋,得房率是開發建設企業使用的俗稱,通常指戶型套內面積與建築面積即銷售面積之比。“我們進行了測算,以建築面積100和140平方米的戶型為例,如果按照《技術要點》來設計建設,得房率可以從80%適度提升至90%左右。這主要得益於陽臺、飾面層部分面積不計入容積率。”該負責人表示,《技術要點》鼓勵豐富居住空間形式,補充基礎公共服務,優化小區空間佈局。
“對居民來説,‘好房子’的規劃建設成果,後續將會實實在在感受到。”該負責人表示,《技術要點》在平原多點地區率先示範後,爭取通過一段時間的試行,形成可推廣的經驗。(陳雪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