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代表隊在第三屆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中斬獲佳績

日期:2025-02-14 19:14    來源:北京市生態環境局

分享:
字號:        

  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以下簡稱“全國大比武”)每五年舉辦一屆,是生態環境領域重要的專業技術競賽,被喻為生態環境監測的“奧運會”。在第三屆全國大比武中,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團隊榮獲綜合比武團體二等獎(二等獎中排名第一),個人一等獎1人、二等獎4人、三等獎2人,取得歷史最佳成績。

  為選拔全國大比武參賽選手,同時進一步提升市區監測人員業務能力和技術水準,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等六部門舉辦了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大比武,從全市800餘人的監測隊伍中選拔出18人進行集訓,最終優中選優,由來自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北京市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北京市房山區生態環境監測站等部門的12名技術骨幹組成了北京市代表隊參加全國大比武。

  練在平時:在日常崗位上錘鍊選拔監測人才

  本屆全國大比武共設置實驗室分析、污染源監測、應急監測、環境空氣品質自動監測、放射化學實驗分析、輻射應急監測六個項目,需要選手同時具備紮實的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比賽沒有捷徑可走,日常崗位是最好的賽場。交流比武心得時,選手們説的最多的是崗位上的日積月累。

  劉兆瑩是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分析實驗室的一名工程師,他在本屆實驗室分析組比武中獲得了個人一等獎的好成績。他曾在2019年第二屆全國大比武中獲得了個人三等獎,對於這個成績,他對自己説“不滿意,能更好的”。五年來他把信念埋在心底,查閱學習大量的監測標準和文獻,在實驗室反覆練習,潛心研究,還主動申請去基層監測站鍛煉。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本屆大比武中劉兆瑩過五關斬六將,勇奪個人一等獎。

  參加放射化學實驗分析比武的劉陸,在兩屆全國大比武比賽中都遇到了實驗儀器突然出現小故障的情況,相比第一次參賽的慌張,在監測戰線工作多年的她這一次沉着冷靜應對,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儀器校正修復,最終以出色的成績獲得了該項目的個人二等獎。“我在工作中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平日的積累是我最大的底氣”她説。

  拼在賽時:在全國比武大賽上檢驗尖兵實力

  除了傳統項目,這次全國大比武還新設置了無人機、VR等現代化技術考核內容,突出“數智化”和“實戰性”,這無疑增加了比賽的難度和不確定性。

  獲得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組比武個人二等獎的張健,在過去十年間轉戰了四個業務科室,跨界融合能力讓他成為監測隊伍裏的數智轉型“急先鋒”。為備戰全國大比武,他帶領團隊自製VR訓練場,搭建“迷你監測站房”,用電腦建模還原儀器故障場景,自創“三步速審法”,將數據審核和污染成因分析從8小時壓縮至2小時以內,大大提高了監測時效性。

  獲得應急監測組比武個人三等獎的95後小將陳韻如,是北京代表隊中年齡最小的。比賽時,無人機操作時間要求由20分鐘壓縮至10分鐘,為能按時完成,她在採水樣過程中邊收繩邊上升無人機,膽大心細地解決了機翼與繩子的纏繞問題,為自己節省了幾十秒的時間。“我很幸運!”賽後小姑娘激動地説。這份幸運源於她在備戰時練就的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熟練的操作技能。

  勝在團結:在通力協作中彰顯北京鐵軍風采

  賽場上,12名選手彼此信任、相互鼓勁、攜手共進。賽場下,6名備選選手甘當綠葉,與比賽選手共同學習、共同訓練。在備賽過程中,大家潛心鑽研,誰有了新的突破或者更優化的方法,就第一時間總結並在團隊內交流推廣,在這種“傳幫帶”的良好氛圍下,整個團隊實現了共同蛻變成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備賽和參賽過程中,比武保障團隊制定了不同階段的詳細訓練規劃和細緻保障方案。從實操技巧優化、理論知識強化,到後勤領域的交通、住宿、物資籌備、維修預案及醫療保障等,每一環節都考慮詳盡。從一個細節就能看出來,賽前查驗設備時,保障團隊發現比賽當地的溫度濕度與北京差異較大,可能會對設備性能産生影響,當即就向選手們通報了情況。“扳手放在哪個位置,頭朝哪個方向,保障團隊都會通過照片和視頻給我們參賽隊員講得明明白白。”參賽選手回憶起這些滿是感動。細節決定成敗,團結凝聚力量,正是這種密切協作的團隊精神成就了集體榮譽。

  以賽促幹:生態環境監測能力進一步提升

  以賽促訓、以訓促學、以學促幹,全國大比武給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工作模式有所創新,團隊在日常工作體系基礎之上創新構建了“場景化練兵+模組化突破”訓練模組,形成“案例推演-復盤點評-迭代優化”閉環機制攻克實操難點,為今後工作的提升積累了寶貴經驗。工作流程進一步優化,團隊通過優化水質監測中有機氯項目的萃取過程、濃縮條件等實驗環節,使全部目標物的回收率穩定控制在95%以上;通過設計標準化數據處理流程和簡潔直觀的圖表模板,全面、迅速把握數據特徵,大幅提升了分析報告的時效性和支撐效果。交流互鑒見賢思齊,全國大比武匯聚了生態環境監測頂尖人才,選手們在比賽過程中切磋技術、交流心得、探討經驗,取長補短共同提升。

  成績的背後,是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數十年磨一劍的積累。近年來,北京市立足加快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持續加強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連續多年開展監測技術競賽崗位建功、日常監測業務輪訓、“星火計劃”專項培訓等,全方位培養監測人才,不斷提升生態環境監測“軟實力”。自主研發的國內領先空氣品質整合預報和評估系統,創新搭建的大氣“三監聯動”精準治污調度平臺,基於區塊鏈的生態環境大數據共用融合系統,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天空地”三維立體化空氣品質監測網路等,這些都為首都生態環境品質改善提供了“硬支撐”。

  下一步,北京市將以全國大比武為新起點,把生態環境監測鐵軍精神轉化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際行動,以更高標準建設國際一流的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支撐美麗北京建設,為首都高品質發展築牢綠色根基。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