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製造夥伴園區計劃發佈 京津冀聯手搶抓生物經濟制高點

日期:2025-02-12 11:39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近日,在京津冀合成生物製造産業協同創新發展工作推進會上,京津冀三地簽署了合成生物製造夥伴園區計劃,三地將以北京未來科學城、農業中關村核心區、天津港保稅區、天津武清開發區、秦皇島北戴河新區、石家莊國際生物醫藥園等地為試點,在企業服務、資源協同配置等方面推動京津冀成果轉化落地,助力京津冀搶佔生物經濟制高點。

  近年來,以基因編輯為代表的生物技術以及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加速迭代,引發了合成生物製造新一輪的變革浪潮,其發展有望大幅度降低土地使用量,實現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給醫藥、食品、材料等行業帶來巨大影響。據麥肯錫報告預測,全球70%的化學品可用合成生物製造生産,到2035年前後,全球合成生物製造産值將有望達到2萬億至4萬億美元。在技術與政策的雙重驅動下,合成生物製造正加速步入規模化、經濟化發展的成長階段。

  過去,需要用一年時間、種植250畝萬壽菊才能生産1噸的葉黃素,如今,用一個300立方米的生物發酵罐,不到10天時間就能産出——這是位於北京昌平的微元合成公司通過創新技術正在實現的生物製造“魔法”之一。“合成生物製造,前端是非常前沿的科學技術,後端是製造業。北京無疑有最集中的研發資源,而河北有大規模生産的良好基礎和區位條件。”微元合成創始人劉波説。據悉,除了在北京佈局數千平方米的辦公與實驗空間外,公司還在河北秦皇島落地了工程放大中心及小規模柔性生産基地。

  京津冀資源聯合“滋養”下,三地合成生物産業正加快發展。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龔維冪説,京津冀地區發展合成生物製造産業,有着天然優勢和較好的基礎。具體而言,三地擁有眾多知名高校院所,創新資源豐富,在科研方面已取得一批豐碩成果。産業基礎方面,北京的昌平、平谷正在加快合成生物製造産業集聚區建設,擁有微元合成、微構工場等創新型企業及一批有能源轉型和産業綠色升級需求的央企國企;天津建立了生物製造領域科研院所與天開高教科創園科研成果落地機制,擁有凱萊英、康希諾等行業代表性企業;河北作為合成生物製造重要的原料與生産基地,集聚了華恒生物等龍頭企業製造基地和一批製造領域骨幹企業。

  在會上,包括北京未來科學城、農業中關村核心區、天津港保稅區、天津武清開發區、秦皇島北戴河新區、石家莊國際生物醫藥園在內的6個京津冀園區代表共同簽署合成生物製造夥伴園區計劃。依託該計劃,京津冀三地將在協同服務合成生物製造優質企業、共同探索建立合理收益機制、推動共性技術平臺共建共用等方面展開闔作,進一步優化合成生物製造全産業鏈空間佈局,打造協同發展新生態,助力京津冀搶佔生物經濟制高點。

  同日,工商銀行京津冀三地分行為多家京津冀合成生物製造産業企業集體新增意向授信近百億元,促進三地合成生物製造企業發展壯大。(孫奇茹)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