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善之區 站站精彩

日期:2025-01-17 10:28    來源:北京市重點站區管理委員會

分享:
字號:        

  《北京日報》專版刊發文章——《首善之區 站站精彩》,深度解讀重點站區管委會如何打造“標桿站區”,旅客進出京“城市門戶”,營造“進京最美第一印象”,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深度介入首都機場、大興機場“兩場”管理服務,開通朝陽站、豐臺站兩個新建樞紐,“七站兩場”從分治到合治,從火車站到飛機場,從發揮單個站區功能到形成場站集群效應;高效完成北京市域火車站99處單向門升級改造,加快旅客通行速度;多座火車站提升接駁能力、交通場站利用率,服務旅客快速抵離;北京站地區清臟、治亂,優化提升,“首都迎賓門”亮出來、靚起來;全年發動志願者3萬餘人,“旅客身邊人”服務市民旅客350萬人次……

  一年來,重點站區管委會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始終堅守“服務美好出行、服務首都發展”的初心使命,持續用好“七站兩場”資源稟賦和特點優勢,打造“標桿站區”、旅客進出京“城市門戶”,營造“進京最美第一印象”,為新時代首都發展增添新的活力動能,為超大城市大型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化治理探索新路徑。

  1.站區“安全”安全保障有力有序

  強化安全秩序,是重點站區的底線任務,也是保障旅客安全出行的關鍵要務。

  走進北京西站地區指揮調度中心,感知大數據平臺的顯示螢幕前,站前廣場、進站口、計程車候車區等各個區域的客流情況一目了然,一旦監測到某處客流量大、人員擁擠,管理人員便能迅速響應,排除安全隱患。

  為了進一步強化應急保障能力,市重點站區管委會加強常態化監測預警,拓寬數據資訊傳輸渠道,推進指揮調度中心實體化運作,妥善調度處置了客流高峰疊加極端天氣、列車晚點等突發情況,高標準完成155天重點時期保障任務,持續增強重點時期移動網路優化、應急通信保障能力,派駐架設大、中型應急通信車15輛,增強火車站地區通信容量和信號穩定性。此外,建立小型消防站,補齊站區消防救援力量短板,提升消防救援能力。聚焦治理重難點任務,重點站區管委會編制安全生産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方案,推進協同共治,多輪次開展風險源調研、隱患排查、綜合整治,發現並推動隱患整改2000項。系統修訂管委會和各站區兩級大客流、防汛應急預案共16部,細化應對處置措施,提升預案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優化安全防護設施,會同鐵路、公安部門高效完成北京市域火車站99處單向門升級改造,推動拆除隔離護欄,全面優化旅客觀感和通行效率。

  交通出行至關重要。重點站區組建黑車專項工作專班,不間斷在七個站區開展巡查督導,對黑車擾序行為形成“一車一賬”“一站一策”,累計開展聯合執法行動368次,查處黑巡游74起,查處違規計程車1098起,有力維護了站區秩序。

  推動“站警聯動”,七個站區培訓保安員140餘人作為輔助力量,配合公安交管部門加強站區周邊交通秩序疏導管控,對機動車、非機動車和行人開展交通疏導、秩序維護、違法行為勸阻、協助處置交通事故等工作,營造更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環境。

  此外,協調做好“兩場”凈空管理,針對首都機場、大興機場安全保障特點,協調屬地責任部門加強凈空管理,防範空飄物、鳥擊等突發情況。

  2.站區“服務”旅客抵離便捷高效

  服務旅客美好出行、服務首都發展,是重點站區始終秉持的初心使命。一年來,首都“七站兩場”服務鐵路民航旅客約4.3億人次,日均服務旅客約120萬人次。通過優化空間資源利用和交通組織,完善綜合交通接駁體系,強化綜合交通運力匹配,旅客出行便利性、舒適度、體驗感持續提高。

  一套“組合拳”強化接駁運力供給:採取“多方式組合、多層次保障”思路,在已有依託高效資訊聯動機制、精準銜接匹配各類運力的基礎上,首次實施地鐵延時“多線組網聯運”,在“七站兩場”全面實現軌道交通接入的基礎上,在客流高峰期,與市交通委會商,開展地鐵多線組網延時,以公共大運力兜住返程夜間抵京大客流“最後一班車”,保障高效接駁。

  開通朝陽站、豐臺站兩個新建樞紐,因地制宜引入地鐵、公交、計程車、網約車等接駁方式,拓展通行空間、服務便捷換乘。

  “定制化”組織公交兜底接駁專線,在豐臺站試點對接公交集團,在返程高峰夜間開通高鐵專線,將閒置校車資源轉化為運力,並根據客流情況定制車型、班次,分擔接駁壓力。

  協調優化“兩場”接駁,會同交通、民航等部門,結合旅客接駁習慣,積極發揮快軌大運力優勢和機場大巴兜底保障作用,優化私家車、計程車、網約車等“點對點”接駁條件,提高接駁便利性。

  引入滴滴小巴、自動駕駛等輔助方式,滿足多樣化需求,在北京南站、首都國際機場引入“滴滴小巴”,補充接駁運力;推進高級別自動駕駛建設,大興機場線路預計將於春運期間投入使用。

  吹響“協奏曲”提高交通場站綜合利用率:優化北京南站北樞紐公交場站功能,推進北樞紐公交場站功能利用,騰退A、B兩個通道,將機場大巴上車點從北樞紐遷移至南廣場,平穩遷移北廣場計程車調度站,設置北樞紐計程車調度站,開設汽車租賃業務,提升場站利用率;在南廣場施劃大巴車停車位、加裝限時違停探頭,設置共用單車電子圍欄,秩序明顯改善;實現北京南站地鐵4號線每週五、周日常態化延時至24時。騰退北京西站南、北廣場公交場站部分車道,調整為旅游大巴車停靠、網約車和社會車輛接駁使用。北京北站地區完成375公交場站騰退任務,建設落客區,日均落客2600人次,步行100余米即可直接進站。落客區開通後,北站廣場東門外違停設備抓拍數據由原來的每月4000余起,減少至40余起,路邊違規停車現象大為減少,周邊路網擁堵問題也得到有效緩解。

  一系列“小手術”為站區出行提速:北京西站南廣場斷頭路打通,區域通行效率提升40%。西站南、北廣場落客區交通流線優化,增加南廣場環島落客區開口,調整南廣場計程車進場流線和北二樓平臺落客區交通流線,周邊道路擁堵明顯緩解;清河站地區實現京新東側路開通,高峰時段有效緩解交通壓力,北地下停車場開通,增加車位303個,推動開通清河站北樞紐一體化接駁區,便捷市民旅客出行;豐臺站南樞紐開通旅客通行功能,主通道拓寬4倍,換乘距離明顯縮短,大客流聚集風險有效降低。

  一組“創新牌”讓旅客走得快、走得好:北京站西側停車場改建為計程車調度站,蓄車能力提高60%,緩解高峰期旅客用車壓力,車站停車場整體改造升級,日均停車量翻了10倍;北京朝陽站交通樞紐開通,地鐵換乘火車步行僅需2分鐘,成為旅客接駁換乘主要方式(佔比約50%)。同時,網約車接駁區增加到3個,增加蓄車300輛,計程車調度站增加到2個,增加蓄車300輛,旅客出行更便捷。

  3.站區“形象”環境品質提檔升級

  無論是出京還是抵京,旅客驚喜地發現,火車站顏值提升了,環境越來越美了。

  從長安街望向北京站,視野開闊、環境整潔,雖隔着一條北京站街,但人們的目光無遮無擋,直抵老北京站栗紅色大門,首都迎賓門的恢宏莊重震撼人心。

  重點站區管委會全力打造“進京最美第一印象”,將北京站作為打造“標桿站區”試點,通過全面組織拆違治亂、系統重構功能佈局、激活市場參與動力、恢復站內歷史風貌、提升站區形象品質等系列措施,推動騰退臨時停車區1150平方米,拆除違建共約3964平方米,協調騰退罰沒停車場2222平方米,推動完成站房進站口改造,拆除外接驗票罩棚,優化整合站前廣場崗亭設施,擴容通行空間760余平方米,重新鋪裝廣場地面4000余平方米,完成站前市政道路路面大修,完善沿線慢行系統……北京站地區整體風貌煥然一新,大國首都“迎賓門”風采重現。北京站及周邊地區一體化提升項目被評為“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實踐”,北京站停車場整體改造升級後獲評全市首批“智慧停車服務S3級”停車場。

  以北京站地區為標桿,七大火車站地區“一站一策”,同步開展環境治理、一體化提升,打造賞心悅目的“城市會客廳”,讓各地旅客推門見綠、出站見景,感受古都的城市魅力。

  北京南站地區開放東、西3000平方米區域,在北廣場護欄上挂鮮花190米,協調豐台區設置20組60個花箱,地栽鮮花綠植近600平方米,提升北廣場整體景觀環境,實現北廣場精彩亮相。北京朝陽站地區完成花園片區基礎綠化,推進鐵路沿線西側6處小口袋公園建設,站區環境品質進一步提升。清河站地區開放樞紐北側共用綠色空間14811平方米,完成“出門見景”花箱佈置、道路周邊綠化和補植增綠,聯合整治鐵路沿線及橋下空間。通過增彩延綠、見縫插綠、煥新城市傢具等多種途徑,實現站景融合更新,構建“景觀綠廊”。

  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北京七大火車站首次與全市同步高標準完成重點時期景觀佈置,在七大火車站統一設置主題花壇,花壇設計與天安門廣場和長安街主題花壇遙相呼應,站站有亮點,成為旅客市民打卡點,留下“進京最美第一印象”。

  4.站區“溫度”美好出行暖心溫馨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重點站區不斷健全完善接訴即辦機制,積極打造志願服務品牌,探索推進友好城市建設,基層治理能力和服務水準得到明顯提高。

  “我在南站邊兒居住很多年了,之前車輛壓鐵箅子的聲音特別大,加上人群的嘈雜聲,有時我們在家裏關着門窗也被噪音吵得心煩。”家住北京南站南廣場四路通17號院的張先生發現,上個月(2024年12月)中旬後,困擾自己的交通噪音不知不覺消失了。原來,通過修復更新截水溝鐵箅子、安裝大巴違停探頭等措施,南站地區交通噪音得到有效控制。

  “噪音擾民,是民生問題,更是事關站區高品質發展的問題,只有把市民旅客關心的問題解決了,才能拉近市民和站區的距離,讓火車站地區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重點站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一年來,重點站區管委會深化主動治理、未訴先辦,着力打造“分鐘響應、小時辦理”快速處理機制,提高訴求辦理效能。全年受理訴求工單3372件,辦結2227件,轉派1145件。全年月度排名5次取得全市並列第一,年度“三率”(水準響應率、解決率、滿意率)分別達100%、98.20%、98.69%。各站區對標“旅客滿意度”標準,推行聯合治理,較好地解決了群眾集中反映的“交通堵、停車難、排隊長”等問題。

  溫暖,就在身邊。

  為了讓旅客感受到城市溫度,市重點站區管委會整合站區內外服務資源,畫出基層社會治理同心圓,搭建旅客服務平臺,打造有特色、受眾廣、利長遠的重點站區“旅客身邊人”志願服務品牌,形成“一站一特色”服務項目,構建由政府精準指導、社會力量深度參與、常態化多樣化的超大城市大型交通樞紐地區志願服務新格局,充分彰顯北京城市溫度。全年發動志願者3萬餘人,服務市民旅客350萬人次,“志融站城”志願項目榮獲首都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金獎。

  2025年春運期間,引入社會力量開展“溫暖回家路”公益活動,聯合北汽集團,由企業提供近千人次志願服務力量和行李推車等共用服務設施,在北京站、北京南站、北京西站開展主題公益活動。

  暖心送客,親情迎賓。

  2024年暑假,清河站迎來一批小旅客。市重點站區管委會指導各站區辦聯合屬地街道,開展“小手牽大手”親子志願系列活動,邀請小旅客為火車站地區服務提出“金點子”。“小小主人翁”們蓋章打卡、互動體驗,還真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意見。

  此外,為了滿足計程車司機如廁、飲水、休息、就餐等需求,重點站區建設“的士之家”,量身定制服務設施,主動營造安全舒適的如家環境,日均服務600余位司機,成為他們的溫馨港灣。重點站區“的士之家”被交通運輸部、全國總工會評為50個“可複製推廣出租汽車司機小站(驛站)項目”。

  5.站區“文化”活力賦能精彩出彩

  火車站地區,不僅是交通樞紐,更是展示北京品牌、京味兒文化的窗口、舞臺。市重點站區管委會聚焦服務首都發展,立足旅客需求,拓展站區功能,豐富站區文化,促進城市發展,推動形成多功能交織融合的區域活力中心。

  一年來,火車站地區文化活動精彩紛呈。市重點站區管委會積極參與“博物館之城”“演藝之都”“書香中國·全民閱讀”等市級文化建設項目。打造“每一站都精彩”站區文化品牌,全年30余場文化活動競相上演,唱響了站區奮鬥新氣象,點亮了首都文化新地標。

  北京站廣場悠揚的東方紅鐘聲和流光溢彩的站區夜景,隨着北京衛視跨年晚會零點報時,飛入千家萬戶。在北京站廣場跨年,在北京西站逛書市,已經成為打卡站區新玩法。

  與此同時,北京産品集中亮相,送到旅客身邊。

  發揮流量優勢,打造“北京産品、北京服務新形象”。市重點站區管委會錨定雙輪驅動發展目標,在做好交通樞紐地區管理服務的同時,探索優化自身資源、服務好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路徑。通過與北汽集團跨界合作,打造展示“北京産品、北京服務新形象”試點,在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市民旅客將近距離體驗北京品牌帶來的“科技賦能美好出行”。

  發揮文化功能,營造迎春“年味”氛圍。北京西站、北京朝陽站地區舉辦新春文化市集,開展線下主題活動和線上直播活動,將北京老字號、北京禮物、非遺文創等京味兒年貨,送到返鄉旅客身邊,營造濃郁節慶氛圍。

  發揮輻射效應,宣傳鐵路沿線省份和周邊區域發展特色。北京朝陽站地區為北京老字號和東三省企業舉辦集市活動,宣傳特色産品。聯合朝陽區政府,統籌品牌文化活動進站區,協助開展國際燈光節、外國人逛朝陽等城市宣傳活動,促進站城融合發展。

  展望未來,市重點站區管委會將立足市政府派出機構定位,用好參與站區規劃建設權和對各部門在站區日常履職監督權,不斷完善強化重點站區議事協調機製作用,構建形成“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管委會統籌組織協調監督,屬地、職能部門支援配合,規建管運銜接,路局市一體聯動,場站城融合發展”的超大城市大型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化治理的北京模式。努力把北京市重點站區打造成為服務美好出行的綜合樞紐、匯聚資源要素的城市客廳、推進站城融合的活力中心、彰顯北京服務的首善之地、展示大國形象的首都門戶,為首都高品質發展引航助力。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