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星期三)下午,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組織召開第一場新聞發佈會,主題為“深化改革促發展”,介紹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繁榮發展首都文化、優化營商環境、“兩區”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數字經濟和産業發展、接訴即辦改革等方面重點內容。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政務和數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情況並答記者問。
市政務和數據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孫舫:
2019年以來,北京市以12345市民服務熱線為平臺,深入推進接訴即辦改革,構建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凝聚服務群眾的有效機制,堅持和發展了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形成了以市民訴求驅動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新路。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格局深刻重構。構建了黨組織統一領導,市、區、街鄉鎮、社區村四級聯動,各級主體協同參與,廣大群眾共同參與的多元共治格局,凝聚了基層治理合力。二是高效解決急難愁盼問題。6年來,受理市民企業反映1.5億件,訴求解決率、滿意率分別提升到96.7%、97%,一批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得到解決。三是城市治理難題實現改革破題。既解決了一批老百姓的民生關鍵小事,也攻克了一些城市治理中的難點大事。2021年建立“每月一題”機制以來,共有60余個問題納入治理範圍,完成1800余項任務,出臺400余項政策措施。四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優勢充分彰顯。全過程人民民主內嵌於城市治理過程,廣大市民成為城市治理的發起者、參與者、獲得者和監督者。
2024年12月,我們成功舉辦了2024北京接訴即辦改革論壇,論壇參會踴躍、活動精彩、成果豐碩。3100余名嘉賓參加論壇,其中包括來自40個國家的170余名國際嘉賓。共有38個國家和16種語言對論壇進行了報道。論壇發佈了全球城市熱線服務與治理效能測評報告、城市治理現代化北京宣言等成果。同時,舉辦了走進12345等系列配套活動,包括接訴即辦紀錄電影《您的聲音》首映式,電影用國際化的敘事方式,通過真實案例、真實人物,生動講述了接訴即辦改革的7個故事,受到國內外嘉賓廣泛好評。2月18日,紀錄電影將面向社會公映,歡迎大家走進院線觀看。
接訴即辦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們將持續深化接訴即辦改革,強化12345市民熱線公共服務平臺功能,健全接訴即辦全流程工作機制,發揮民生智庫作用,深化主動治理、未訴先辦,走好中國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新路。
下面介紹“北京服務”有關情況。近年來,我們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努力打造暖心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着力提升“北京服務”水準,以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助力首都高品質發展。
一是積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辦事創業更加便捷。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2024年新建和優化開辦餐飲店、企業遷移登記等30個場景,累計上線112個“高效辦成一件事”,平均減時間60%、減材料55.9%、減跑動89.2%。推出企業“三送”服務(政策、數字、熱線服務),形成政策獲取、辦事服務、訴求解決的惠企服務閉環。推出230項京津冀自貿試驗區“同事同標”政務服務事項,兩批共44項京津冀資質資格互認事項。
二是積極推進數字政務建設,辦事體驗更加智慧。建成“一網通辦”總門戶,加強電子證照、電子印章應用,市、區兩級事項基本實現“全程網辦”。“京通”實名註冊個人用戶總數8626萬、法人用戶338萬,移動端累計接入1264項服務。上線“政策兌現專區”,市區涉財政資金惠企政策事項統一集中申報,匯聚政策1.36萬份,推出773個惠企政策兌現事項,涉企政策精準推送到174萬家企業。
三是積極推進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服務環境更加暖心。完成市政務服務中心及周邊環境一體化改造,設計北京服務標識,“一門一號一網”北京服務整體形象全新亮相,成為展現北京服務成效的重要窗口。完善政務服務質效監測評價,推進無感監測。加強政務服務領域訴求接訴即辦,完善政務服務月調度機制。
四是積極推進城市國際化服務,服務質效更加提升。建設9語種北京國際版門戶網站和Beijing Service微信公眾號。全國率先破解外國人數字身份核驗難題,推出22個場景化整合服務,外國朋友憑護照可以線上辦理更多事項。編制北京市英文地圖,優化外籍人士出行服務。便利國際支付,提升現金、境外銀行卡、電子支付的便捷度。2025年1月1日,首都和大興國際機場北京服務(機場服務點)亮相,日均服務約3000人,讓大家一到北京,就能享受到金融、通訊、交通、文旅等20余項服務。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市民企業關切,推出更好更優的“高效辦成一件事”場景,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水準,探索構建集服務空間、生態空間、文化空間、展示空間、交流空間於一體的“政務服務綜合體”,持續擦亮“北京服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