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市民在北京花卉交易市場精心挑選年宵花。(劉平 攝)
花草為伴、擁抱自然,是很多市民嚮往的生活。最近,年宵花市場供需兩旺,2000余萬盆鮮花陸續上市。1月8日下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辦“2025北京家庭園藝嘉年華暨年宵名花進北京活動”新聞發佈會。
用花卉裝點家庭是一項傳統年俗。2025北京家庭園藝嘉年華暨年宵名花進北京活動於2024年12月30日正式啟動,將持續至2月15日,橫跨元旦、春節、元宵節。
市園林綠化局局長高大偉介紹,目前,全市年宵花市場供需兩旺。2000余萬盆年宵花卉將在活動期間分批上市,展銷蝴蝶蘭、火鶴、國蘭等千余種精品花卉、園藝資材和文創産品。本市還將發佈《北京購花一張圖》《北京冬季賞花一張圖》等便民地圖。
“十大年宵名花進北京”是本次活動的最大亮點。若想買到菏澤牡丹、許昌蠟梅、漳州三角梅等十個省市的年宵名花,首都市民不用跑遠兒,或許在家門口的商圈、公園和大型花市就能買到。年宵名花進北京,也搭建了城市間園藝産業的常態化、長效化交流合作平臺。
京城的家庭園藝市場大致由24家大型花市、200家實體花店構成。近年來,“北京花卉産業鏈數字平臺”已有超600家優質供應商入駐,成為園藝市場的重要支撐,50家重點園藝驛站和科普教育基地也成為重要補充。
科技讓花兒開得更艷麗。北京是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目前,擁有北京自主知識産權的新優品種超500個,引領了全國花卉科研發展,此外,每年還引進培育國內外新優品種200個。在優化大型市場空間佈局的同時,本市積極推動利用公園閒置房屋、社區和小區物業空閒用房、商業店舖等,着力建設更多線下花店和園藝體驗中心,完善終端消費網點。
小小花朵的背後是廣闊的消費市場。市商務局副局長李燕凌介紹,2024年編制實施的《北京市傳統商業設施更新導則》提出,在傳統商業設施更新改造中注重打造花園場景。本次活動期間,西城西單大悅城、海淀西三旗萬象匯、通州首開萬象匯、門頭溝長安天街等重點商圈,也將設置家庭園藝場景和展銷活動。
花卉消費是一項全鏈條的工作,涉及生産、銷售、後期服務等多個環節。“我們要和園林綠化部門加強協同,從生産端發力,在各區域佈局,為市民提供更多喜歡看、買得起的好花。”李燕凌説。
豐臺的花鄉美名傳了數百年,至今仍是北方地區重要的花卉集散地和現代花卉産業集聚區。最近,各大花市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豐台區區長初軍威介紹,轄區內的黃土崗、新發地、玉泉營、羊坊等市場,共匯聚了全國各地近千種花卉。2025北京家庭園藝嘉年華開啟以來,七大花市共接待購花市民42萬餘人,盆花銷售總量達62.3萬盆,鮮切花銷售總量達679.6萬枝。其中,2萬市民選擇在“北京花卉”、抖音等線上平台下單。
高大偉説,未來,北京將努力建設成為國際花卉科創中心和全國花卉消費中心。“在這裡,我也向廣大市民發出倡議,大家人人動手做園丁,將家庭園藝融入幸福生活,讓花園城市的夢想照進現實。”(朱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