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超一千六百萬人口因“南水”直接受益 “節”字當頭用好“南水”

日期:2024-12-28 09:36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10年前的12月27日,始自千里之外的“南水”在歷經了15天的長途跋涉後,終於抵達北京。12月27日,本市召開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進京十周年新聞發佈會。截至目前,北京已累計利用“南水”超106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600萬。

  穩定的用水總量支撐了經濟總量翻番

  “南水”進京,開啟了北京水資源利用新篇章。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劉松波介紹,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累計利用“南水”超106億立方米,首都水資源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緩解,水生態環境狀況持續向好。

  10年來,北京水務部門在全市水資源管理,特別是在充分用好“南水”的工作中,始終堅持“節喝存補”的原則。

  “北京始終堅持‘節’字當頭,先節水後調水,把節水作為首都發展和水資源永續利用的根本出路。”劉松波介紹,10年來,北京市全面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産”原則要求,建立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讓水資源利用效率更高、服務保障更有力更可靠。北京城市總規依據水資源承載能力確定常住人口總量上限,全市16區全部建成節水型區,重點高耗水企業全部建成節水型企業,節水型高校創建比例達70%以上。

  北京頒佈實施的《北京市節水條例》,構建起貫穿水資源“取供用排和再生迴圈利用”全過程、全行業、全社會的節水體系。“近年來,用水總量在持續保持穩定的前提下,支撐了經濟總量翻番。”劉松波説,2014年到2023年全市萬元GDP用水量從16.35立方米降至9.3立方米。北京市連續22年獲評“節水型城市”稱號,用水效率始終保持全國領先。

  城區水廠用水近80%為“南水”

  立足優先用足用好“南水”,10年來,北京市水務局不斷擴大“南水”覆蓋範圍,建成郭公莊、亦莊、石景山等16座配套水廠,日處理能力近500萬立方米,中心城區供水安全系數從1.0提升至1.3,城市副中心和大興、昌平、房山、門頭溝等郊區新城也用上了“南水”。“目前,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範圍內‘南水’供水佔比已達到95%,全區‘南水’供水佔比在7年間提升了52.5%。”通州區副區長鄒海濤表示。

  北京水務部門還完成了1300余個小區和單位的水源置換,推動137個村納入公共供水覆蓋範圍。城區水廠用“南水”比例由2015年的67%提高至2024年的近80%,超1600萬北京市民喝上了南來之水。

  作為北京供水大戶,北京市自來水集團10年來已累計安全供應“南水”超75億立方米。北京市自來水集團副總經理曹楠介紹,夏季供水高峰期間,“南水”水量佔北京城區供水量八成以上。“南水”已成為北京市主力供水水源。

  2025年北京將新建、改造供水管網200公里以上,同時加快建設海淀溫泉水廠、豐臺河西第二水廠等,推進房山丁家洼水廠、大興國際機場水廠、懷柔地表水廠、順義地表水廠的前期工作。2025年底海淀溫泉水廠將基本具備通水條件。未來,順義、懷柔等新城的居民也將喝上“南水”。

  本市水務部門將繼續開展自備井置換,進一步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不斷提高規模化供水覆蓋農村地區人口的比例和公共供水佔有率,“僅通過自備井置換和城鄉供水一體化這兩項工程的開展,明年就將新增約10萬市民喝上‘南水’。”劉松波説。

  此外,北京市水務局已啟動“十五五”時期供水發展規劃編制工作,下個五年,本市初步規劃再增加100萬立方米的日供水能力,新建供水管線1500公里以上,完成近千個老舊小區供水管網改造。

  “南水”助力水生態環境改善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以來,改善了北京市的水資源分佈狀況,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全市水資源緊缺的局面,成為水生態環境品質改善的有利條件之一。”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劉賢姝表示,10年來,全市水生態環境品質改善顯著,與2014年相比,全市優良水體比例從不到50%,提高到目前總體保持在70%以上;劣Ⅴ類水體佔比從40%左右,到目前實現動態消除。得益於水質改善和生態治理措施,目前全市水生態狀況總體良好,水生生物物種豐富,土著魚類普遍存在,超過一半的河流以及超過七成的水庫水生態環境品質綜合評價為優良水準。

  “南水”進京10年來,北京市水務局最大限度利用“南水”,充分“存”蓄水源,科學“補”充生態。

  劉松波介紹,抓住近年來豐沛降水的有利條件,水務部門精準實施外調水、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洪水“五水聯調”,全面開展跨流域、多水源生態補水,推動河湖生態環境復蘇。全市新增有水河長超500公里,斷流多年的永定河、潮白河相繼恢復生機,五大主幹河流連續4年全部重現“流動的河”並貫通入海。隨着水生態環境變好,亮馬河、清河、溫榆河公園等許多河湖水系和水利設施成為市民休閒健身的“網紅打卡地”。

  地下水最大限度“少採多補”,全市平原區地下水位由2015年25.87米回升到2024年12.48米,連續9年回升,累計回升13.39米,增加儲量70億立方米,地下水嚴重超採區全部清零。乾涸多年的陳家莊泉等超80處泉眼實現復涌,全市1361個在冊泉點中,有水在流泉達880個。(王天淇)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