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和老百姓辦事從能辦向好辦、快辦、易辦轉變 250余項營商改革擦亮“北京服務”招牌

日期:2024-12-27 08:25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2024年,北京新設28.7萬戶經營主體,這相當於每天就有近800戶落地。目前,含金量更高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總量已達9786家。

  企業活力迸發,很大程度上也受益於營商改革。2024年以來,本市實施250余項營商改革舉措,推動企業群眾辦事由能辦向好辦、快辦、易辦加快轉變,不斷擦亮“北京服務”金字招牌。

  京津冀230項政務服務同事同標

  4天前,北京經開區政務服務中心裏,北京星巴克咖啡公司工作人員王凱茜拿到了在雄安新區開設分店的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這距離她通過經開區行政審批局向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提交審批只過了3個工作日。

  此前,北京經開區行政審批局、天津經開區市場監管局、河北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共同簽署的《推進經營主體准入準營一體化協同發展備忘錄》,打造“跨省通辦”升級版,建立食品連鎖企業“一證多址”綜合資格跨省互認機制。王凱茜所享受的便利正得益於此。

  “京津冀正營造市場統一開放、規則標準互認、要素自由流動的區域協同發展環境。”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亮出了營商協同的“成績單”:實現230項政務服務事項同事同標,209項從業資質資格互認,營業執照異地辦理、發放、領取試點拓展至13個區(市、縣),京津冀“一卡通”小程式提供社會保障、交通出行等4個領域30個場景服務。特別是三地取消異地就醫備案效果明顯,前三季度累計為津冀來京就醫人員墊付醫藥費超734.8億元,有效解決企業群眾“多地跑”“折返跑”難題。

  放眼更大的範圍,北京積極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以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更好激發經營主體活力。2024年,已率先實現外資企業設立“全程網辦”,網上開辦企業佔比達95%以上,電子營業執照應用量1.9億次、穩居全國首位;全市普惠小微、民營企業、創業擔保貸款餘額同比分別增長16.9%、8.6%、79.6%。

  “一件事”壓減六成辦理時間

  舉辦大型演唱會、體育比賽,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涉及個人的出生、入學、就業……首都之窗網站的“高效辦成一件事”欄目成為很多企業和老百姓辦事的“入口”。

  所謂“一件事”,就是從市民和企業的角度出發,把過去需要跑幾個地方、找不同窗口辦的相關事項,集合成“一件事”。比如,舉辦大型演唱會,以往需要經歷跨層級、跨部門的多項審批,而今實現了“一套材料、一表申請、一口受理、一窗出件”。

  總體來看,本市已經累計推出舉辦大型活動等106個“一件事”整合服務場景,月均辦理量52.5萬件,辦理時間壓減61.4%,申請材料壓減56.4%。

  政府部門業務上多一些整合,市民和企業就多一些便捷。除了“一件事”,一份企業專用信用報告2024年也替代市場監管、社會保障、文化執法等42個重點領域的有無違法違規證明,一鍵獲取、一紙證明、一碼通行;全市統一的政策服務平臺上線669個兌現類惠企政策事項,精準推送至164萬家企業。

  企業高度關注的監管執法方面,49個市級政府部門2024年大力推行非現場監管,佔全部檢查量的比例達38.6%;全面推廣“掃碼檢查”,覆蓋市、區、街鎮三級950個執法主體,將各類涉企檢查納入有效監督;一份“無事不擾”企業清單,對風險低、信用好的經營主體更多應用非現場監管方式,減少到府打擾。

  更人性化的柔性執法全面推廣。全市29個部門制定公佈不予處罰事項清單,以市場監管領域為例,自2020年以來累計依法不予行政處罰金額9.57億元,免罰慎罰成效明顯。

  20家博物館試點延時開放

  作為“北京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溫度的公共服務可以為市民和創業者帶來更優質的宜居宜業環境。

  2024年,本市加快推進重點火車站優化提升專項行動,首都交通門戶形象不斷提升;接駁換乘效率大幅提高,88%的軌道站點實現與換乘公交站點距離小於50米。文化旅游體驗也不斷優化,除故宮、國博等個別旅游景區外,全市旅游景區已全面取消預約要求,4A以上景區常規公交全覆蓋;首都博物館等20家博物館已結合實際試點延時開放,增加服務游客超10萬人次。醫療服務方面,480余項檢查結果互認,98家醫院網際網路復診可線上醫保結算,極大提升患者體驗。

  外國人在京生活也更便利。2024年本市發佈新版149項國際職業資格認可目錄,率先實現外卡拍卡過閘乘坐地鐵,在機場建設的支付示範區及服務中心累計服務境外來賓2.9萬餘人。

  “2025年北京營商改革將以提升企業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為目標,以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為抓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以首善標準、國際一流的‘北京服務’助力企業更好更快發展。”相關負責人説。(曹政)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