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快巴開到了天津海河高教園,亦莊火車站投用後去天津市區和武清區更方便了,産業合作也增添了不少科技含量……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十周年。2024年,京津兩地在多個領域的合作持續深入,交通一體化拉近了時空距離,持續發力的“雙城記”為區域發展帶來了新動能。
定制快巴平衡工作生活
早晨8點多,從天津海教園開往北京的通勤定制快巴駛出京滬高速後,平穩停在馬駒橋站點,牛發勇與幾位乘客陸續下車。牛發勇是一名水電設計工程師,家在天津,工作在北京馬駒橋。從家到公司距離大約有150公里,每日往返並不容易,“要打車到天津站,坐城際到北京南站,還要換乘地鐵和公交”。一趟下來,花錢多、用時長,來回換乘少不了折騰,“有時候早上剛到公司就累得不行了”。
牛發勇今年37歲,老家在河北邯鄲,一直在北京工作,幾年前把家安在了天津海教園,湊齊了“京津冀”的屬性。2024年10月,北京開通六里橋至天津海教園的通勤定制快巴,滿足更多進出京通勤人員的乘車需求。恰好,牛發勇的家就在定制快巴的線路上。如今,他每天早上6點前乘車上班,“全程有座,路上2個多小時正好補覺。”牛發勇揉了揉眼睛、捋了捋頭髮,輕鬆地跳下大巴,開啟了新的一天。每天晚上返回天津,牛發勇還能照顧家庭,輔導孩子寫作業。
通勤定制快巴可以根據乘客需求靈活設置站點,動態調整線路,提升環京地區通勤人員的出行效率。在天津方向,北京至武清、寶坻也開通了線路。定制快巴不僅是一條大巴線路,更是乘客們平衡工作與生活的紐帶。京津兩地通勤耗時雖長,但在北京奮鬥、在天津生活,他們既圓了夢想,又照顧到了家庭。
京津城際便捷串聯兩地
“前方到站,亦莊站。”伴着晨曦,一列京津城際列車在亦莊站停靠。10月,亦莊火車站正式開通運營,亦莊站到達天津站最快25分鐘,極大便利京津兩地溝通往來。
乘客李蒙是一名跨省通勤的“老兵”。2015年他把家安在天津西站附近,每日乘坐京津城際上下班。作為一名網際網路IT工程師,此前他的工作地點在海淀區西二旗、人民大學附近。幾年前,他跳槽到經開區的一家網際網路公司。通勤時要先坐高鐵到北京南站,再換乘地鐵,最後通過地鐵亦莊線到達公司,整個過程比較奔波。“天天看著高鐵在頭上跑,哪天能在亦莊站停靠就好了。”如今,李蒙的想法成為現實。現在他一般乘坐早上8點多從天津西站發出的高鐵,26分鐘到達亦莊站,“車站距離公司不到10公里,坐地鐵、打車都很方便了。”近十年的通勤歷程,李蒙從網際網路“小白”成長為項目負責人,也成了兩個孩子的父親。他説:“高鐵便利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有奔頭。”
産業協同注重科技含量
京津城際上的運營高鐵站包括北京南、亦莊、武清、天津、軍糧城北、塘沽、濱海。京津城際不單串聯北京、天津兩座城市,還延伸到了天津濱海新區。
12月16日,周一,王偉從北京踏上高鐵前往天津濱海新區,在濱海站下車再打車到達清華大學天津電子資訊研究院,即將開啟為期一週在天津的辦公。
王偉在北京工作20多年,在光通信和光晶片領域從事過研發、市場行銷工作。2020年,受益於來自清華大學的科技成果,在清華電子院的支援下,王偉成立天津見合八方公司。這家公司致力於研究半導體光放大器的國産化和專業化,産品應用於自動駕駛系統中的鐳射雷達、醫療行業中的光學眼科成像以及通信行業的高速互聯。2024年,公司在光晶片領域發展得不錯,産品的銷量和銷售收入都翻了一番。産品供應通信類、光纖傳感類、鐳射雷達類100多家客戶。這一階段,王偉每個月都安排一次到天津辦公,“我們正在聚焦公司的內部管理和産品品質,進一步推動相關産品的國産化。”
在採訪中了解到,京津兩地産業協同更加注重科技含量。以天津見合八方所在的清華大學天津電子資訊研究院而言,他們結合校地雙方發展需求,開展了人工智慧産業、光電産業、平臺建設、資源導入等專項工作,逐步搭建了通信、醫工、數據要素三大平臺。目前陸續對接了20余家重點領域的企事業單位,合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和比重。2020年以來,清華電子院孵化聚集企業累計營收超10億元,估值近36億元。此外,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寶坻-中關村科技城、天開高教科創園等創新平臺均在穩步建設中,京津兩地協同創新的腳步愈發穩健。
相關新聞
天津採取多項措施
提升高鐵運能
日前,天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牢記囑託 善作善成·辦好民生實事”第一場新聞發佈會。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韓福前介紹,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來,區域交通一體化從藍圖走向現實。為持續提升群眾的出行體驗,我們制定了服務京津同城化、促進出行便利化的工作方案,提出了18項措施,目前已經完成12項,其餘6項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高鐵運能顯著提升,2024年在鐵路北京局的大力支援下,採取多種措施對京津城際進行兩次調圖。第一次是9月24日,調整後京津城際全線增加往返運輸能力1.9萬張。第二次是12月10日,京津城際再次調圖,長編組列車由2列增加至6列,進一步增加了武清站的停靠車次,優化了天津站、天津西站的車次安排,更加貼近群眾出行習慣。
二是換乘服務持續升級。啟用鐵路天津站地下一層京津城際候車廳,節省換乘時間3到5分鐘。每週五地鐵線網整體運營時間延長30分鐘,更好接駁夜間的城際列車。西青區和武清區利用天津南站、武清站周邊閒置空間資源分別增設停車位218個和160個,保障群眾行得暢通,停得方便。
三是環京公路通勤效率更高。目前,已經開通7條京津間省際客運班線。開通武清至北京、寶坻至北京、海教園至北京六里橋客運站的定制快巴,“一小時環京通勤圈”不斷織密,跨省公交不斷優化。(李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