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4北京接訴即辦改革論壇在京開幕,170余名國際嘉賓出席
12月18日上午,2024北京接訴即辦改革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中央單位相關領導、北京市相關領導、港澳臺代表、兄弟城市相關負責人、高校專家、媒體代表、基層代表、企業和群眾代表及相關國際組織等國內外嘉賓3100餘人參加18日-19日的活動,其中國際組織、駐華使節、友好城市、國際學術期刊、國際商協會和外資企業、國際友人等國際嘉賓約170餘人。嘉賓圍繞城市治理現代化分享真知灼見,開展深入交流研討。
開幕式發佈了論壇系列成果。其中,《北京接訴即辦理論研究成果(2024)》匯集了中文版、英文版研究成果。中文版成果突出“向深走”,重點闡釋了“接訴即辦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徵的新時代‘楓橋經驗’”這一核心命題;英文版成果突出“向外走”,運用國際學術話語體系開展接訴即辦國際比較研究,介紹接訴即辦經驗。《城市治理典型案例(2024)》面向全國城市和國際城市,徵集城市治理典型案例40篇,分享推廣城市治理創新發展的成功實踐、科學理念,促進世界城市治理的互學互鑒。《全球城市熱線服務與治理效能評測報告(2024)》,選取北京、上海、香港、紐約、多倫多、首爾、東京等20個城市和地區進行評測,是全球範圍內首個對國際代表性城市熱線發展脈絡與趨勢的系統化研究。
聯合國助理秘書長納維德·哈尼夫在視頻演講中説,推進以人為本的政府治理,需從多方面入手。首先,確保居民能夠便捷地獲取關鍵資訊,這些資訊應全面覆蓋健康、教育、社會福利、環境保護及司法等關鍵領域。其次,政府需向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無論是實體服務、數字服務還是二者的結合,如水電費線上繳納、垃圾處理及公共交通服務等,均需提供詳盡資訊,以提升服務的有效性和普及度。此外,公眾參與和互動是構建信任、強化問責制並確保政策和服務貼合社區實際需求的關鍵。在數字化時代,提升居民的互動能力尤為關鍵,因此,城市應提供數字身份認證、公共網際網路接入及隱私保護等支援性服務。
“1982年,馬德里創建了熱線,提供快速、高效且包容的服務,旨在推動城市的快速發展。我們為65歲以上的公民還提供了增強的服務,推出了安全可靠的電話支付解決方案‘PAYbyCALL’,並且通過與X(前身為Twitter)的合作,為市民提供了傢具搬運和物品收集等便利服務。”西班牙馬德里市市政府總協調員英瑪庫拉達·桑切斯·賽爾維拉·巴爾德斯説。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表示,城市是一個複雜的綜合系統、有機的生命系統、開放的社會系統,各種要素在有形的空間中相互交織、有序運轉。面對城市發展中的現實難題,北京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接訴即辦改革高效精準地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形成了新時代群眾工作的新範式、超大城市基層治理的新舉措、踐行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新機制。
“面對新機遇新挑戰,需要以學科交叉融合為支撐,加速推進城市治理範式的全面革新。源於電腦科學、人工智慧社會科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數據治理、數字治理與智慧治理等新興範式不斷興起,有力推動了城市治理向着更加精準、高效和智慧的方向發展。”清華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向波濤提到,清華大學依託對接訴即辦改革的長期參與式觀察和對全球城市治理的比較研究,提出加快構建人感加物感相融合的城市治理模式,利用大數據大模型等新方法,深挖市民訴求數據富礦,助力改革持續縱深推進,實現全方位持續性賦能。
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姜國華以“提升城市治理中的政府回應性”為題發表演講時説:“人民是城市治理的核心,推動城市治理的根本目的在於提升人民群眾的福祉。這種以人為本的理念,明確指向了要提升城市治理中的政府回應性。”他表示,北京市的12345熱線已成為北京市民表達訴求的主要渠道。北京市通過“接訴即辦”改革,構建了一套快速響應、高效辦理、及時反饋的機制,讓市民的訴求能真正落地,得到有效解決。
2024接訴即辦改革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共同主辦。論壇每兩年舉辦一次,面向全球講好“中國之治”的北京故事,成為北京重要的開放交流平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