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住建部印發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可複製經驗清單 門頭溝經驗做法全國推廣
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印發的《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可複製經驗清單(第二批)》(以下簡稱《經驗做法》)上,北京市門頭溝區創新農房風貌獎補機製作為保護提升傳統風貌的經驗上榜並向全國推廣。
《經驗做法》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結各地在健全傳統村落保護管理制度、構建傳統村落保護多方參與機制、創新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方式、傳承優秀建築文化、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經驗做法,供各地結合實際學習借鑒。
在創新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方式上,《經驗做法》提出,北京市門頭溝區創新農房風貌獎補機制,搭建“傳統村落風貌提升獎補信息化平臺”,從建成年代、地形地貌、特色文化、保護級別四個維度,構建分類型、分層級的傳統村落整體風貌控制體系,籌集6000萬元獎補資金,以“劃定評價等級、區分獎補額度”的形式替代“傳統一刀切”獎補模式,對農戶按照傳統風貌修繕傳統民居進行獎補,推動傳統風貌提升。
經統計,門頭溝區共對90余戶村民(涉及齋堂鎮沿河城村、馬欄村、雁翅鎮葦子水村、王平鎮東石古岩村)進行了風貌獎補打分及資金測算,聚力形成傳統村落風貌管控示範戶接續帶動周邊村民共同實施的良好態勢。
為保護傳統村落村莊風貌重要肌理,加強風貌管控與引領,推動村中閒置農房盤活再利用,門頭溝區通過修繕一批傳統建築和民居、整治一批歷史文化要素和街巷,探索傳統村落適宜性保護利用方式,構建“公司+集體+農戶”利益聯結機制,探索推動傳統建築與傳統民居活化利用。
目前,門頭溝全區7個中國傳統村落中已建成16家共有47套院落的精品民宿,2023年累計接待游客約1.5萬人次,營業收入達450萬元。雁翅鎮碣石村的“槐井石舍”、葦子水村的“三顧葦廬”等已初具品牌效應,爨底下村“爨舍”入選全市100處網紅打卡地,有力助推村莊集體經濟發展與農民增收。(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