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領先的新型儲能産業策源高地 本市新型儲能産業營收將超千億元

日期:2024-12-09 08:1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固態電池、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壓縮空氣儲能……隨着這些領域不斷突破,北京作為我國新型儲能技術策源地,不斷形成新型儲能研發創新、産品整合優勢,技術轉化成果賦能全國。12月8日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獲悉,根據最新發佈的《北京市新型儲能産業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到2027年,本市新型儲能産業將實現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營收力爭超過1000億元。

  北京技術轉化成果賦能全國

  放眼全球,新型儲能産業正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美國、歐盟、日韓等主要經濟體逐步將發展新型儲能上升為國家或地區戰略,各類儲能技術性能快速提升、成本下降趨勢明顯,産業鏈日趨完善,市場應用前景廣闊。

  根據預測,2030年前全球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保持30%到40%的年複合增長率。我國新型儲能具備全産業鏈發展優勢,全世界超70%鋰電池在中國生産,多項儲能技術水準處於全球並跑甚至領跑階段。據國家智慧製造專家委員會預測,到2030年,行業總産值將超過3萬億元。

  北京是我國新型儲能技術策源地,在新型儲能研發創新、産品整合、要素保障等方面具有較強優勢,技術轉化成果賦能全國。截至2023年底,全市新型儲能産業營收已超400億元。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介紹,《方案》提出實施關鍵技術突破、數智融合示範、産業集群打造、生態平臺構建四大任務,構建新型儲能産業上下游協同發展良好生態,力爭實現新型儲能技術創新、數智融合、公共服務三項能力領先全國的階段目標,推動新型儲能産業成為競爭優勢突出的未來産業,將北京打造成為世界領先的新型儲能産業策源高地。

  南北佈局新型儲能産業示範區

  目前,北京新型儲能産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一南一北”兩個新型儲能産業示範區産業集聚態勢初步形成,匯集一批細分領域優質企業。《方案》基於北京及天津、河北的産業發展基礎和區域特色,謀劃了“三城創新引領、兩區集聚帶動、多點協同支撐”的産業空間佈局。

  其中,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學城、懷柔科學城這三大科學城將發揮創新引領作用,打造新型儲能創新策源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推動創新成果持續涌現。從“一南一北”新型儲能産業示範區來看,北部以中關村科學城和“能源谷”建設為核心,建設新型儲能創新中心和公共服務基地,佈局數字能源、公共服務和先進製造等環節,打造“融合創新區”;南部以中關村房山園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為載體,建設高端製造基地,打造“協同發展區”。

  2025年産業營收將超600億元

  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北京新型儲能領域創新資源集聚,建成了一批國家級研發機構、産教融合創新平臺及産業技術創新平臺。

  “面向新型儲能高安全、長壽命、高效率的發展需求,北京將重點圍繞電化學儲能、物理儲能、儲熱儲能等三大領域,瞄準關鍵零部件、系統整合、儲能安全、數據管理、回收利用等五大共性技術方向,組織實施8項核心技術攻關,同時佈局前瞻領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按照計劃,到2025年,本市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能力全面提高,突破5到10項關鍵核心技術、關鍵材料和智慧裝備,在長時儲能、儲能安全、系統整合等領域建設一批中試平臺,新型儲能産業營收超過600億元;到2027年,新型儲能技術創新和産業水準穩居國內前列,建成1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和2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儲能産業示範區,産業創新力和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新型儲能産業營收力爭超過1000億元。(曹政)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