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第九水廠。(潘之望 攝)
2014年12月27日,自湖北丹江口水庫出發的一渠清水,歷經1276公里的長途跋涉,流入北京6座水廠。10年間,北京接納“南水”的水廠已增加到了16座,超1600萬北京市民喝上了清冽甘甜的長江水。
北京水廠有了“雙水源”供應。“南水”進京有過水土不服問題嗎?“南水”同本地水源能相容共存嗎?這些問題,在北京最大地表水水廠——第九水廠有了答案。
自來水中“南水”比例越來越大
走進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第九水廠的制水車間,一個個巨大的過濾池裏,滿池清水緩緩波動,空氣中透着一股濕潤的水汽。
始建於1986年的第九水廠,是北京市最大的地表水水廠,目前日供水能力達171萬立方米。
在這裡,“南水”與本地水源混合後,經過混凝、沉澱、過濾、消毒等4道常規處理和臭氧、活性炭、超濾膜等深度處理工序,生産出符合甚至優於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自來水,再經過配水管網輸送到千家萬戶。
從2014年第一次迎接“南水”至今,第九水廠已累計接納了30.5億立方米“南水”,“供水高峰期時,我們一天就會取用135萬立方米‘南水’,2024年‘南水’的使用量更是第一次達到了出廠水的90%,創了歷史新高。”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第九水廠副廠長王玥説。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在“南水”進京之初,第九水廠使用“南水”的比例並沒有這麼高。“南水”進京前,第九水廠使用的水源是密雲水庫水,“‘密水’和‘南水’都是非常優質的地表水源,但考慮到地域不同,我們擔心如果突然切換水源,市民飲用不習慣。”王玥解釋,為此,最初第九水廠按照4份本地水兌1份“南水”的比例來制水,後續才慢慢提高“南水”用量。
其實,北京曾為迎接“南水”到來做了大量準備。
從2002年到2013年的12年間,北京市水文總站、市自來水集團連續多年在丹江口水庫開展採樣水質分析,每年按照豐、枯水期對丹江口水庫進行兩次水質檢測,累計檢測了900余項次。
考慮到北京的供水管網修建年代不同,材質也不盡相同,為了讓兩種水源平穩過渡,2011年,北京市自來水集團還在湖北丹江口建立了中試基地。水務部門特意從北京截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管道送到丹江口,進行適應性試驗;同時將丹江口水庫試驗基地生産的自來水,用水車運送到北京20處供水管網管段中進行適應研究,幫助實現“南水”與北京供水管網的順利對接。
考慮到“南水”是由明渠輸送而來,日照強烈時水體中藻類含量可能升高。第九水廠還特別改進了預處理工藝,比如在前端增加預臭氧工藝,讓水廠制水工藝能夠適應“南水”,保證出廠水質和原來一樣優秀。
AI設備自動監測來水品質
距離第九水廠不遠的關西莊泵站,是第九水廠的“前哨”。泵站的格柵間裏,4台格柵機同時開啟,攔截“南水”中的樹葉等,再經過預處理後,把“南水”輸送進第九水廠。
格柵間裏,水質檢測儀旁立着一個不到一人高的長方體設備,外觀酷似小型配電櫃,正面有顯示屏,櫃門裏還有幾根進水管。這是北京市水科院自主研發的藻類AI自動監測設備,也被工作人員戲稱為“藻臉識別”。
這是為了提前監測到“南水”中的藻類數量和種類的變化,水務部門才在前哨站增加這臺設備,監測預警。
北京市水科院城市水生態環境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張蕾介紹,對水中藻類的監測,傳統方法是人工取樣,帶回實驗室經過前處理,再進行人工鑒定。這個過程至少需要48小時,“這對供水安全來説周期較長”。
有了“藻臉識別”裝置,設備可以實時、自動採樣,完成前處理,再經過顯微成像系統放大並拍照,自動將拍攝到的藻類圖像與數據庫裏的做對比,進行識別、統計並反饋數據,全程只要20分鐘。
“作為‘南水’監測的前哨,點位越靠前、數量越多,對水質變化的整體趨勢預判越有利。”張蕾説,未來也計劃進一步推廣“藻臉識別”裝置,讓監測點位分佈更廣。
“水壺、蒸鍋,都乾乾淨淨的!”
為了讓更多居民喝上“南水”,北京水務部門不斷擴大“南水”覆蓋範圍。
“南水”進京之初,首批接納“南水”的自來水廠有6座,供水範圍主要是豐臺、朝陽、海淀等中心城區。“那個時候像通州和大興都還無法使用‘南水’,但是後來隨着通州地表水廠、大興黃村水廠、亦莊水廠等一批水廠和輸水支線的陸續建成,‘南水’的覆蓋範圍大了很多。”北京市水務局供水管理處副處長周政説。
用“南水”的區域還在擴大。2024年通水的昌平新城地表水廠,是昌平地區第一座以“南水”為水源的水廠;門頭溝門城水廠通水後,門頭溝將有“南水”雙水廠保障。
現在,北京已建成16座以“南水”為水源的水廠,日處理“南水”能力近500萬立方米。2024年截至目前,“南水”進京超11億立方米,其中水廠利用量超8.5億立方米,佔比約80%。10年間,北京喝上“南水”的市民從900萬增加到1600萬,佔全市常住人口七成以上。
今年80歲的陳秀娣喝了快20年的地下水,2021年,小區供水水源才從自備井換成了“南水”。以前,陳秀娣家的燒水壺不到一週時間就得清理一次水鹼。打從喝上“南水”,陳秀娣再也不用買桶裝水了,“水壺、蒸鍋,都乾乾淨淨的!”(王天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