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政策引領、技術改造、資金支援等手段,北京印刷企業正在逐步形成綠色發展的“北京模式”,用産業“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與此同時,據了解,2023年以來,北京市完成重大主題出版物、中小學教材等各類重點印製保障類圖書約7.5億冊、黨報黨刊7.3億份(冊),印製品質合格率超過98%、環保品質達標率100%。
為行業提供切實的支援
11月12日下午,我們走進北京雅昌藝術印刷有限公司的印刷車間,發現雅昌的車間基本無塵,噪音也很小。公司總經理程成表示,通過將汞燈改造為LED燈、印刷集中供水、顯影廢液處理及水迴圈系統改造等,雅昌實現比改造前節能60%以上,節約潤版液20%以上,近90%的廢水可實現迴圈利用,做到綠色化發展和環境友好型發展。
堅持綠色發展的,並不止雅昌一家。北京科信印刷有限公司兩年時間取得近20項綠色化發展成果,其中有10項技術創新成果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形成企業環境管理和産品“雙綠”的喜人局面。北京利豐雅高技術研發部總監顏靜介紹,多年來,公司堅持採用無廢技術和清潔生産工藝,通過設置集中供墨、集中供水等系統,推動數字化和綠色化的融合發展。
綠色已成為北京印刷企業高品質發展的底色。近年來,北京印刷業持續完善綠色發展政策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據了解,北京市委宣傳部專門設立“北京市出版物印刷企業綠色化發展獎勵資金”,計劃在“十四五”時期安排預算4000萬元,重點支援北京市出版物印刷企業綠色化、集約化發展,截至目前已有136家印刷企業獲得2362萬元扶持資金。
市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為提高印刷行業綠色化能力,市委宣傳部還主動組織開展出版物印刷企業環保治理績效評定。通過評定,代表國家領先水準的環保治理績效A級企業數量從2022年度的7家躍升至2023年度的12家,同比增長71%。這些最新數據和創新案例,詮釋着北京印刷業綠色化發展的新成效,彰顯出北京印刷業正以綠色發展之“進”,拓産業創新之路。
讓印企贏得真正的效益
綠色化發展給印刷企業帶來真正的效益。北京印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北京國資委管理的北京唯一一家印刷業國企,2021年從三環邊上的馬家堡整體搬遷到順義,廠房面積由原來的不到2000平方米擴大到現在的52000平方米。
近五年來,該公司投入2億多元,專注於綠色清潔生産和環保治理工作,將綠色環保理念貫穿於産品研發、生産、運輸全周期,努力打造綠色工廠。北京印刷集團副經理左洪峰介紹,他們一直和人民美術出版社合作。人美社負責小學一到九年級美術教材的編輯出版工作。這些教材都是全彩産品,以前在老廠區,由於生産裝備和整體規模都不夠完善,每年只能承印數量很小的尾單。搬遷之後,2024年秋季的教材季,人美社全國200種教材都在北京印刷集團打樣,“沒有我們産業轉移、搬遷和升級,客戶根本不可能如此信任我們”。
給市民帶來實在的獲得感
印刷企業綠色化發展給市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位於大興區的北京匯林印務有限公司,從2006年開始承制教材,2023年就負責了《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義務教育教科書歷史》(七年級上冊)的印製任務。“這18年間教材印刷的工藝、工序、色彩管理、環保等各方面都有很大提升。”該公司副總經理陳軍介紹,18年來,學生使用的教材環保要求越來越高,教材也越來越“綠色”。如原輔材料,使用大豆油墨、水性膠等綠色環保材料,替代原有溶劑型油墨和膠水,既減少印刷過程中污染物的排放,也能有效保護學生身體。
在北京雅昌藝術印刷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成看來,北京印刷企業在綠色化發展方面領先於全國,為行業樹立了榜樣。據了解,在市委宣傳部2024年10月公佈的2024年北京市出版物印刷企業綠色化發展獎勵項目入選企業名單中,50家企業入選。截至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已公佈的7批次綠色工廠示範企業名單中,北京市國家級綠色工廠總數量達112家,其中就包括北京新華印刷有限公司、北京利豐雅高長城印刷有限公司等5家印刷企業。
為人才搭建成長平臺
北京印刷企業的綠色化發展、高品質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持續培養,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第二十一屆北京市印刷行業職業技能大賽正如火如荼進行。據北京印刷協會統計,截至11月上旬,已有近100家印刷企業、8000余名員工參賽。11月9日,來自北京110多家企業的職工和兩所印刷學校的學生共1600餘人參加復賽。
技能大賽復賽副總指揮、北京印刷協會秘書長張廷海表示,北京市印刷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已經舉辦21屆,2024年首次由市新聞出版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舉辦,“賽事規格又上升了一個高度。”他表示,“印刷行業職業技能大賽,一方面強調崗位練兵,提高行業整體素質;另一方面,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辦賽、頒發證書,也能讓我們的職工更有榮譽感和歸屬感。”
在北京新華印刷有限公司,積極參與技能競賽的光榮傳統持續至今。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溫存表示,“公司全員參與了今年的初賽,經過反覆推選,47人進入復賽。我們充分鼓勵、支援員工參賽,在公司制度裏規定,凡是在技能大賽裏獲獎的員工,都會給予相應獎勵。”
關鋒是公司的技能大師,也是全國崗位技術能手,回想起當時從北京市比賽到全國大賽一路過關斬將的經歷,至今令他激動。“記得當時參加全國比賽備考理論知識的時候,連續一個半月每天就睡四小時,反覆默寫,用掉了8桿筆、兩扎A4紙。其中有一項比賽是給你封面和書頁,在規定時間內裝好一百本書,這就要求平時有很好的技術熟練度,還要對考試時的機器有一定的熟悉度,在腦海中反覆演練。”
“在我看來,未來還有很多要學習的東西,裝訂工藝十分繁瑣,機器種類很多,包括鎖線機、折頁機、燙金機、覆膜機、精裝機等,今後想繼續向優秀的老師傅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關鋒説。
在北京新華印刷有限公司,柴富強、關鋒兩位大師都已成立工作室,並有專項資金做保障。“我們會把新獲獎員工補充到兩位大師的工作室隊伍中,使隊伍更加完善。”溫存説。
在北京利豐雅高長城印刷有限公司,參與競賽同樣是企業的一項傳統。“今年我們全員參與了初賽的答卷,有150多位員工進入復賽。在我看來,這個平臺十分珍貴,很少有這樣的機會讓大家去學習、充實自我,靜下心來去施展技能。”技術研發部總監顏靜興奮地表示,“員工了解了現在印刷行業的最新知識,對業務也很有幫助,在跟客戶談判時也多了不少底氣。”
同樣全員參與的還有頂佳世紀。總經理姚松表示,大家通過比賽,掌握更系統的專業知識、磨煉提升專業技能。在大賽中取得成績的員工也更容易受到企業和行業的認可。(劉江華 路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