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以快遞員、外賣配送員和網約車司機等為代表的新就業群體約有33萬人。他們既是城市運作的重要保障者,也是參與城市治理的重要新興力量。如何讓這33萬新就業群體融入城市,參與首都超大城市治理?市委社會工作部成立以來,發揮市委“兩新”工委機製作用,為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提供政策指引,推動雙向奔赴,共同建設新就業群體友好之城。
崇外街道的騎手友好移動餐車讓小哥能踏實坐下吃飯。
友好商戶加入愛心聯盟。
“黨員小哥”成立了個人工作室
2024年2月1日,在石頭衚同的快遞服務點,“北京順豐黨員先鋒——劉闊工作室”正式成立,這是北京民營快遞企業首個以快遞員個人名字命名的黨員先鋒工作室。
工作室門口貼着“我是勤勞小蜜蜂,服務居民、服務游客、服務員工”的標語。幫附近的商戶搬貨、給社區老人掛號、參加周末大掃除……在榜樣的帶動下,快遞小哥和居民親如一家。
劉闊還有一個身份——大柵欄快遞行業流動黨員黨支部紀檢委員。這個流動黨員黨支部就設在大柵欄街道黨群服務中心裏,由7家快遞企業的22名黨員小哥組成。流動黨員黨支部為新就業群體提供黨員組織關係轉接、公益法律諮詢、紅色觀影、政策諮詢、圖書閱覽、健康義診等多項服務;每年6、7月份,還開展小哥服務月活動。
這樣的流動黨員黨支部正在越來越多的街道建立。市委社會工作部介紹,全市通過開展推優入黨、榮譽表彰,建立行業、企業、屬地黨員三方聯合培養機制,近年來已有70名新就業群體人員加入黨組織、8人被推薦為“兩代表一委員”。2024年上半年,38人獲得市級榮譽表彰。
320人進入大學校園學習
新就業群體奔走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感受到北京這座城市的友好。
初冬的下午,在崇文門新世界百貨旁邊,美團的外賣小哥屈玉清送完中午的最後一單,登上停靠在商場南側的“騎手友好移動餐車”。一份熱乎的快餐遞了過來。熘肉段和地三鮮,加一份米飯,只要9塊錢。吃完飯,刷碼就可以進入旁邊的“暖新驛站”,躺在折疊椅上小憩一會兒。
像這樣的“小哥加油站”“全時驛站”等各類服務驛站全市有1400余個;同時,5683個黨群服務站點、近1萬個群團和社會服務陣地全部為小哥開放。許多商戶加入愛心聯盟,打造“小哥專屬消費禮包”,提供飲食優惠、用餐延時、免費理髮等服務。
對新就業群體的關懷不僅僅停留在生活服務層面,還延伸到了職業發展與技能提升等方面。
11月13日,西城區“三新學院”在西城經濟科技大學開課。課程包括救護、西點烘焙、家政等,吸引了40多名新就業群體人員來參加。這個“三新學院”面向新就業群體,在西城經濟科技大學設立總校,在新街口、陶然亭、月壇街道設立3個分校區,在各街道黨群服務中心或小哥驛站等場地設置N個實訓基地。總校西城經濟科技大學是一所成人高等學校,新就業群體還可以在這裡提升學歷層次。
目前,本市推動各區開設“青年夜校”與“小哥學堂”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加強與國家開放大學、勞動關係學院等高校合作,開設“小哥上大學”項目,累計320人進入大學校園,已有超過30人通過深造實現晉陞,走上站長、城市經理等管理崗位。
鼓勵“小哥”投身超大城市治理
城市給予的溫暖,讓新就業群體有了“家”的歸屬感,他們把自己當做社區的一分子,與社區居民實現雙向奔赴,共同為構建和諧、美好的首都社區添磚加瓦,積極融入到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當中。
北京積極將新就業群體發揮作用途徑由工作場景延伸到生活場景,組建小哥黨員志願服務隊、擔任“副樓長”“網格員”“新社工”,鼓勵小哥通過“隨手拍”“隨手清”“隨手報”參與社區治理。他們發揮“社區熟人”優勢,隨時發現問題,協助解決問題。
在西城區德外大街東社區,快遞小哥與空巢老人、獨居老人結成幫扶對子,達成“窗簾約定”。每天上午10點多,張奇億都會拐到相秀貞老人家樓下看一眼。只要窗簾拉開,他就放心了。
2024年9月,中通快遞的吳師傅像往常一樣開着快遞車工作,在經開區新康家園送快遞時,意外發現一輛電動車正冒出股股濃煙。情況危急,吳師傅立即撥打物業電話,第一時間在“一里快遞小哥交流群”發出緊急呼救。
北京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市委“兩新”工委書記遲行剛表示,新就業群體也是這座城市的建設者,更是這座城市的主人。前不久召開的第一次中央社會工作會議要求,要把加強新興領域黨的建設作為重中之重,突出抓好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推進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促進新興領域健康發展。下一步本市將圍繞新就業群體關注的痛點難點問題,持續推進多元友好、全面提升、深入融入三項行動計劃,讓小哥們有更多的機會融入行業治理,融入基層治理,以溫暖的雙向奔赴,不斷推進新就業群體友好之城建設。(代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