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互嵌工作推進會舉辦 《和合社區建設導則》正式發佈

日期:2024-11-18 16:54    來源: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

分享:
字號:        

  11月15日,北京市互嵌工作推進會在北方大禮堂舉辦。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民族團結促進司一級巡視員李鐘協,北京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族宗教委黨組書記李新,北京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周景曉、市民族宗教委一級巡視員彭博,西城區委書記劉東偉、區委政法委書記王中峰、區委統戰部部長江嵐、區政協副主席王志忠等領導出席會議,全市17個區的民宗部門代表及牛街地區各族群眾代表參加會議。

  本次大會以“互嵌共融 互促共進”為主題,旨在展示北京在“推動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探索經驗,彰顯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基層實踐的使命擔當。

  北京市始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認真落實中央、市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目標,以實施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為抓手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不斷拓寬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實踐路徑。同時圍繞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難題,解決各民族更好“融進來”的新課題,以“互嵌式”為核心,在社會領域探索實踐,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類型多樣、可複製學習的示範典型。

  會上,西城區牛街街道工委書記李麗京,朝陽區常營回族鄉黨委副書記、鄉長馬洪松,大興區亦莊鎮黨委書記何飛,通州區張家灣鎮黨群辦負責人彭麗君,大興區民族宗教事務辦公室主任殷紹毅作為典型代表,分別以《“和合牛街”156工作模式推動新時代城市民族工作高品質發展的首都實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互嵌共融促發展——常營回族鄉推動民族互嵌式社區建設實踐探索》《同譜民族團結曲 共唱亦莊奮進歌——亦莊鎮探索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實踐路徑》《棚改助力打造互嵌式民族社區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快建設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大興區聚焦“五變五嵌入”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題進行經驗分享。

  北京市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以首善標準,積極構建增進民族團結進步的互嵌式社會結構,着力打造深化民族團結進步的互嵌式社區環境,以“互嵌”促“三交”,以“三交”促“團結”,以“和合社區”基層探索推動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為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北京樣本。

  牛街街道作為“和合社區”的首創者和探索者,在建設多民族群眾互嵌式社區上先行先試,在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走在先、幹在前。2018年,牛街街道秉承和合共生的發展理念,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創新性提出“和合牛街”基層治理品牌。近年來,街道堅持彰顯民族團結特色品牌影響力,持續深化“和合牛街”內涵,積極推動“和合社區”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的“雙向奔赴”,編制了和合社區建設導則,形成了“和合牛街2.0”,進一步促進了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打造了多民族融榮與共的社會治理“同心圓”,為北京市進一步探索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提供了實踐動力。

  會上,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民族團結促進司互嵌發展處,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民族一處,西城區牛街街道辦事處,和合社區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海峽兩岸社區發展研究中心相關負責同志共同啟動發佈《和合社區建設導則》。

  《和合社區建設導則》堅持團結友愛、秉公守正的原則,尊重包容、真誠理解的態度,互嵌共融、互促共進的倡導,從環境提升展和合之美、品牌帶動塑和合之形、服務創新揚和合之氣、民生優先講和合之事、黨建引領鑄和合之魂五個維度,聚焦空間互嵌、文化互嵌、經濟互嵌、社會互嵌、心理互嵌五大建設目標,細化基地建設、品牌培育、互嵌式社區構建、黨建合力等16項建設內容,涵蓋42項行為指引,構建了“5+16+42”的“和合社區”建設體系。通過基礎類指引25項、導向類指引12項、特色類指引5項,增強各族民眾互嵌式發展新動能,不斷推動各族群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活動中,與會領導還向各區民宗工作領域的各位代表贈送了互嵌式社會經驗建設的相關經驗材料和書籍。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