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資金連續兩年支援 多項工程搭建“通州堰”防洪體系 潮白河副中心段堤防將達百年一遇防洪標準

日期:2024-11-18 08:4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過去兩年,增發國債資金和超長期國債資金支援城市副中心建設多項工程,提升防洪減災能力。市發展改革委近日對外介紹,這些項目實施後,北京城市副中心將構建完善上蓄、中疏、下排多級滯洪緩衝的“通州堰”防洪體系。其中,潮白河城市副中心段堤防將達到百年一遇防洪標準。

  通州區與順義區交界之地,一條正在建設的新河道將讓溫榆河“牽手”潮白河——溫潮減河。所謂“減河”,便是為了減少河流的水量,在原來河道之外另開的通入海洋、湖泊、洼地或別的河流的河道。

  2023年開工的溫潮減河正是增發國債資金支援建設的工程之一,也是“通州堰”分洪體系的最後一塊“拼圖”。根據“西蓄東排、南北分洪”的防洪格局,本市正構建通州堰“2+2+1”防洪體系,也就是尹各莊閘和北關閘兩道分洪樞紐、溫潮減河和運潮減河兩條分洪通道、一個宋莊蓄滯洪區。溫潮減河建成後,可將汛期溫榆河洪水提前分至潮白河,從而減輕下游北運河行洪壓力。

  作為首都的重要“一翼”,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防洪安全一直備受關注。近年來,本市按照《以京津冀為重點的華北地區災後恢復重建提升防災減災能力規劃》,系統補齊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體系短板,進一步提升防洪減災能力。

  防洪減災能力提升需要重大項目“硬投資”,築牢安全屏障。數據顯示,2023年,增發國債資金共支援潮白河綜合治理、溫潮減河、壩河口蓄滯洪區等工程6項,總投資201億元、下達增發國債資金約95億元;2024年,超長期國債資金支援北運河流域鑽子嶺水庫工程,總投資約12億元,安排國債資金約3.7億元。

  “目前,增發國債項目全部開工建設,2024年超長期國債支援項目也預計年內實現開工建設。”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實施後,北京城市副中心將構建完善上蓄、中疏、下排多級滯洪緩衝的“通州堰”防洪體系。

  其中,在“上蓄”方面,通過新建鑽子嶺水庫、溫榆河公園蓄滯洪區等,可提高洪水控制能力和超額洪水蓄滯能力,減輕下游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防洪壓力。比如,北運河上游沙河閘、藺溝發生“23·7”同規模的洪水洪峰流量均將消減16%,北關閘洪峰流量將消減25%,城市副中心將減少淹沒面積29%,可有效提高城市副中心防洪標準,保障標準內洪水防洪安全。

  在“中疏”和“下排”方面,實施骨幹河道達標治理,提高河道防洪排澇能力。標準內洪水可實現安全下泄,消除對沿線城鎮的洪水漫溢風險。溫潮減河可分泄溫榆河洪水400立方米/秒,減輕城市副中心防洪壓力,潮白河城市副中心段堤防達到百年一遇防洪標準。

  結合防洪提升工程的建設,本市同步重點推進城市副中心防洪調度、“通州堰”體系運用、水文監測站網監測能力提升等“軟能力”建設,提升防洪實力。

  相關負責人舉例,本市通過提升預報、預警、預演、預案能力,築牢“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氣象衛星和測雨雷達系統+降雨預報模型”,第二道防線是“雨量站網+産匯流水文模型”,第三道防線是“水文站網+洪水演進水動力學模型”,實現有效治洪。

  下一步,本市將加快完成已支援項目建設,全力推進後續西峰山水庫等工程有關工作,統籌抓好“硬投資”與“軟建設”,系統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安全保障水準,為首都安全穩定貢獻力量。(曹政)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