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海淀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機械清掃隊的掃雪設備已全部就位,目前開始進行調試保養,備戰掃雪鏟冰。(劉平 攝)
在不用少用融雪劑的要求下,本市掃雪鏟冰將有新變化。近日,《北京市掃雪鏟冰作業工作方案(試點)》正式印發。據了解,每平方米道路單次施撒融雪劑最多不超過25克,全市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將實行“包段制”上街掃雪。
掃雪鏟冰新設備即將上崗
掃雪鏟冰將有哪些新變化?市城市管理委環衛處二級調研員楊金亮表示,為了降低融雪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掃雪鏟冰過程中,本市在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開展不用少用融雪劑試點。其中,9條試點道路將不用融雪劑。
據了解,為了在少用不用融雪劑的情況下也能保證交通暢通,各區紛紛購置掃雪鏟冰新設備來應對即將到來的雪季。全市將以機械掃雪為主,採用滾刷、雪鏟、除冰除雪車、深度保潔車、融雪車等專用除雪設備,實施小迴圈、高頻次編組作業。目前各區已開展實戰演練21次。
11月14日,海淀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機械清掃隊二分隊院內,排列整齊的各式掃雪鏟冰車輛正在進行演練前的調試和維護保養。排在車隊首位的,是海淀區2024年新購置的掃雪鏟冰設備——重型挖掘抽吸車。“在少用不用融雪劑的情況下,為了避免道路結冰,需要更大功率的抽吸設備,將地面的積雪殘冰和雪水吸走。”海淀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市場業務部經理殷勝雄站在這臺配備有9立方米水箱的“巨無霸”掃雪鏟冰車前介紹説,這臺設備能夠産生超強吸力,行駛過程中可以將地面的薄冰殘雪甚至雪水全部吸走,從而有效避免道路結冰。
即使是使用融雪劑的道路和區域,所施撒的融雪劑也將是更加環保的低氯低鈉型。楊金亮表示,在融雪劑選擇上,全市將推廣使用低氯低鈉型融雪劑,原則上不使用純氯鹽類融雪劑。根據降雪及氣溫情況,精準規範使用融雪劑,每平方米道路施撒融雪劑的用量嚴格控制在5克至25克之間,最多單次使用不超過25克。融雪劑採取機械定量撒布,減少固體撒布方式,擴大液體撒布範圍。
強化黨政機關等示範掃雪
按照試點方案的要求,本市將強化黨政機關帶頭、社會單位參與掃雪鏟冰的示範工作機制,各級黨政機關組織發動本系統各單位履行掃雪鏟冰責任,降雪期間按照屬地安排及時上街開展掃雪鏟冰;各街道(鄉鎮)降雪期間發動廣大青年志願者、適齡社區(村)志願者參與轄區內掃雪鏟冰,沿街商鋪等社會單位落實“門前三包”掃雪鏟冰責任。
目前,本市已經全面開展掃雪鏟冰社會動員。“掃雪鏟冰季期間,全市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將實行‘包段制’,在單位周邊兩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按照每人平均20至30平方米的標準來進行包段。在白天時段,一旦遇到降雪,包段人員將在人行步道和無法採用機械化作業的道路及時清掃道路積雪,優先打通寬度不小於1米的行人通道。”楊金亮表示,截至目前,全市343個街道鄉鎮已經發動1.7萬餘個社會單位,13萬餘家“門前三包”單位。
小區劃分“掃雪網格”
今日家園小區位於海淀區萬壽路街道五棵松附近,擁有17棟高樓和2806戶居民。“自從掃雪鏟冰倡議發出以來,我們小區已經發動了二三百人志願掃雪。小區的掃雪鏟冰辦法都是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底商商戶和居民們一起商量出來的。”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薛軍暉表示,整個小區及周邊區域一共被劃分成了48個“掃雪網格”,每個網格都由不同的物業工作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和熱心居民負責。
一旦遇到雪情,確保每個網格都能有人及時掃雪,一般從降雪半小時左右開始進行清掃,一小時內打通小區內外道路。為了避免志願者和居民們沒有合適的掃雪工具,街道已經為小區配備了雪鏟、鐵鍬、掃帚等掃雪工具,物業公司和底商商戶也自行購置了掃雪鏟冰設備。小區物業還計劃購置一台機械化的掃雪車,以此提高掃雪效率。(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