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旅游發展大會召開 構建“大旅游”格局 將北京打造成為“中國入境旅游首選地”

日期:2024-10-26 09:47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北京市旅游發展大會召開,構建“大旅游”格局 將北京打造成為“中國入境旅游首選地”

北京市旅游發展大會現場展覽吸引眾人目光。

北京市旅游發展大會現場展覽吸引眾人目光。

展品琳瑯滿目。

展品琳瑯滿目。(武亦彬 攝)

  10月24日,北京市旅游發展大會隆重召開。此次會議是北京市首次由市委市政府召開的旅游工作會議,也是北京市首次構建“大旅游”格局的會議。

  會上介紹了《北京市推動旅游業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9年,旅游産業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超過5%,旅游總人數年均增長2%以上,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4%左右,入境游人數年均增長5%左右,國家5A級旅游景區、各類國家級旅游特色業態數量位居全國重點城市前列”。

  打造京津冀世界級旅游圈

  《實施意見》明確了未來五年北京旅游發展的總體定位、目標和任務,首次提出將旅游業作為促進北京“四個中心”功能建設的重要內容。強調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準融合發展,將旅游業打造成為戰略性支柱産業和民生産業、幸福産業,把北京建設成為旅游強國建設先行區、國際一流旅游城市和全球旅游目的地。

  《實施意見》提出,明確優化空間佈局,推動全域旅游發展。在嚴格落實城市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堅持全域旅游發展理念。在全市域範圍內,根據不同的功能區劃構建均衡有序的旅游發展空間格局;結合各區的資源稟賦,建設旅游特色活力區域,推動創建國家級旅游休閒城市、世界級旅游景區和旅游度假區;推動京津冀旅游協同發展再上新臺階,打造京津冀世界級旅游圈。

  健全産品體系,推動旅游業態升級。按照“文旅+百業”和“百業+文旅”的思路,在深化産業融合的基礎上不斷開發新的旅游産品。結合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持續開發具有古都韻味、北京特色的文旅深度融合産品;結合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大力發展旅游新質生産力,加快發展科技旅游産品;在挖掘古典與現代交相輝映的城市魅力基礎上,豐富完善時尚旅游産品;挖掘利用“雙奧”遺産,持續發揮“雙奧之城”影響力,大力培育體育旅游産品;積極探索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北京路徑”,提質升級鄉村旅游産品;結合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積極打造商業旅游融合消費的新場景、新業態、新産品,推動旅游消費持續擴大。

  完善服務體系,提升游客旅游體驗。按照首善標準,提供讓國內外游客舒心、放心、安心的旅游環境。提升旅游公共服務,助力擦亮“北京服務”品牌;加強智慧旅游服務,不斷提升服務的智慧化、便利化水準;改進旅游交通服務,實現景區景點“小交通”與城際“大交通”、居民“通勤交通”與游客“旅游交通”的有效銜接;優化入境旅游服務,將北京打造成為“中國入境旅游首選地”。

  強化載體建設,提升旅游産業能級。打造與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相匹配的旅游産業體系,不斷增強旅游産業發展動能。培育壯大旅游市場主體,吸引國際旅游平臺和國內外頭部旅游企業落地北京,培育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新興市場主體和産業集群。加快推動旅游項目建設,形成“謀劃一批、儲備一批、實施一批”的旅游項目滾動推進機制。

  加強宣傳推廣,打響北京旅游品牌。打造立體化旅游品牌矩陣;利用新媒體平臺加強北京城市形象和文旅資源的宣傳推介;依託重大國事活動和北京對外開放交流平臺打造北京旅游宣傳陣地。深化與國際組織合作,提升北京旅游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深化改革創新,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着力推進和深化文旅事業單位激勵機制改革,完善社會力量參與旅游業投資運營機制,持續優化旅游産業政策,推進旅游消費領域改革。

  強化綜合監管,優化旅游市場環境。通過健全監管體系、強化安全管理、優化營商環境,不斷增強在京游客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續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據悉,北京也將發揮好全市旅游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央地旅游工作溝通協調機制和北京市假日旅游工作領導小組作用,保障七大舉措順利開展。

  前三季度北京游客量和旅游收入雙創新高

  據悉,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接待游客2.8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041億元,雙創歷史新高。

  北京有效釋放旅游業“一業興,百業旺”的綜合帶動效應,助力全市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全國首個旅游資源交易平臺作用,累計成交文旅項目474宗,成交金額453億元;市文化和旅游局與工農中建四大銀行及北京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五年為旅游企業提供總額1500億元融資授信支援;首創推出“漫步北京”計劃,引領全網Citywalk旅行方式的興起;在全國率先將旅游學界提出的“微度假”概念轉化為實際工作,推出12個“北京微度假”目的地;加快發展科技旅游産品,7個項目入選首批全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項目,數量位居全國第一;緊抓全國入境游試點城市有利契機,完成率先建成機場境外來賓支付服務示範區等“八個率先”工作;“北京禮物”品牌持續推出爆款和新品,雙奧、戲曲等5家主題店已精彩亮相。

  大會召開前夕,市文化和旅游局還發佈了“北京旅游十大創新政策機制措施”“北京旅游十大示範場景”“北京旅游十大融合案例”“北京旅游十大推廣品牌”,多維度展現了北京在促進旅游業高品質發展過程中進行的業態創新、産品創新、項目創新、模式創新等工作成果。

  多部門協同發力共促繁榮

  大會上,市交通委、市商務局、市文物局等單位介紹了共促旅游業繁榮發展方面付出的努力與取得的成果。

  市交通委圍繞“人享其行、物暢其流、安全通達”的目標願景,推進交通與旅游優勢互補、相互賦能、資源共用,更好滿足多層次、個性化、品質化需求。尤其是通達能力持續強化。據介紹,目前,全市運營地鐵線路27條,串聯起全市大部分熱門旅游景區,其中有27座重點車站直接服務天壇、頤和園等熱門景區。全市運營市郊鐵路4條,途經古北水鎮、紅螺寺、八達嶺長城等京郊景區,成為帶動生態涵養區綠色發展的風景線。而北京的常規公交線網,362條公交線路覆蓋67個4A級以上景區。還創新推出旅游直通車、通游公交、大美中軸線觀光巴士、“守望中軸”文化線5路等産品,暑期累計發車4.6萬餘車次、運送游客207萬餘人次。

  市商務局堅持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為引領,突出統籌聯動、供需發力、問題導向、精準施策,持續夯實消費載體、豐富消費産品、拓展消費場景、優化消費環境,全力打造全球消費市場的制高點、全球消費資源的集聚地和全球消費發展的風向標,在釋放旅游消費潛力、培育首都旅游業高品質發展新動能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目前,北京在全國率先出臺商業消費空間佈局專項規劃,加快構建“國際—城市—地區—社區”四級商圈體系,即“4+29+84+N”總體空間佈局。在旅游業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中,市商務局聚焦購物、美食兩大着力點,圍繞首店、老字號、新消費和餐飲持續完善首都特色品牌矩陣。首店政策迭代至3.0版,累計吸引4205家首店落地北京。

  市文物局始終把文化遺産保護放在第一位的同時,深入挖掘文物內涵和文化特色,推動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向縱深發展;持續推進文化遺産活化利用,堅持將文物活化利用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途徑,將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動力。以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為抓手,持續推動太廟、社稷壇、天壇、先農壇、景山、大高玄殿、皇史宬等重點文物騰退、修繕和對外開放。(路艷霞)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