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消息,本市即將發佈《北京市醫療器械産業提質升級行動計劃(2024-2026年)》。行動計劃提出,2026年,北京醫療器械産業總體規模將突破500億元、“十五五”末將建成對標世界一流水準的高端創新醫療器械産業集群。
AI醫療器械獲批數全國第一
前不久,GE醫療北京影像設備製造基地成為中國醫療裝備行業首座“燈塔工廠”;賽諾威盛研發生産的本市首款國産超高端CT獲得醫療器械註冊證,掃描速度創下全球第二、全國第一。這是北京醫療器械快速發展的生動注腳。
醫藥健康産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戰略性新興産業。“醫藥健康産業是全市經濟增長‘雙發動機’之一。”市經信局經濟運作處處長王德介紹,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和“兩區”建設等利好因素推動下,本市醫藥健康産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醫療器械産業作為醫藥健康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實現了從“製造”向“創造”和“智慧化”轉型升級。
截至目前,本市擁有醫療器械生産企業超1000家,規模以上醫療器械生産企業149家,2023年共實現産值352億元,同比增長15.4%。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産值257億元。
2024年以來,本市共有7個三類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累計獲批70個,佔全國近三成;共有13個人工智慧醫療器械獲批上市,累計獲批41個,數量居全國首位。在工信部、國家藥監局近日公佈的104家人工智慧醫療器械創新任務揭榜優勝單位中,本市25家單位的27個項目入選,數量也居全國首位。
對標世界一流産業集群
“北京醫療器械産業也面臨産業規模整體不大、龍頭企業引領不強、醫療和創新資源協同不夠等問題和挑戰,存在進一步提檔升級的發展空間。”王德説,為緊抓創新發展新機遇,市經信局研究制定了《北京市醫療器械産業提質升級行動計劃(2024-2026年)》。
《行動計劃》以臨床需求為導向、以技術融合創新為引領、以促進醫産學研協作為抓手、以強化區域協同支撐為總體思路,提出到2026年總體規模突破500億元、打造專業化産業園區5個以上、創新品種超100個等具體目標,力爭到“十五五”末建成對標世界一流水準的高端創新醫療器械産業集群。
重大工程牽引産業升級
行動計劃提出,本市將實施“數智引擎升維工程”,推動醫療大模型構建、迭代和應用,加快醫學影像等醫療健康大數據合規流通;實施“企業培優倍增工程”,通過建設企業技術中心、産業創新中心等載體,推進數智化、綠色化轉型及産業資源整合,促進企業“梯度化”成長;鼓勵醫療機構參與“醫工融合示範工程”,打造示範應用和培訓中心,建立協作創新體系;“産業生態創優工程”將以專業化園區建設為載體,謀劃覆蓋研發、中試、臨床的第三方綜合服務平臺,打造全鏈條服務體系。
從産業鏈、供應鏈的角度上看,醫療器械上下游仍面臨關鍵“卡點”“難點”。為此,行動計劃專門提出區域協同補鏈工程,開展京津冀聯合招商,構建産業鏈、供應鏈生態圈。(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