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服務貿易的前沿熱點,服貿會主題論壇之一“全球綠色經濟發展論壇”舉行。論壇圍繞“氣候貿易碳關稅與綠色競爭力”主題,積極探討氣候行動、國際貿易與綠色經濟的融合發展。
論壇嘉賓一致認為,氣候和環境問題與經濟貿易越來越密不可分。以綠色低碳水準為特徵的綠色競爭力正在重塑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和國際貿易規則。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綠色産業鏈供應鏈,是應對氣候貿易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歐盟CBAM(碳邊境調節機制)、電池法案、英國CBAM、航運碳減排等“氣候貿易規則”引發國際社會關注。氣候貿易是全球服務貿易領域最前沿的重大熱點,凸顯出綠色低碳在國際經貿合作中的重要性。
“氣候貿易碳關稅向世界傳遞了一個資訊,即以綠色低碳水準為特徵的綠色競爭力正在重塑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和國際貿易規則。”聯合國原副秘書長、國際綠色經濟協會榮譽主席沙祖康表示,為了共同實現各國更高水準、更高品質的可持續發展,“氣候行動”與“經濟發展”必須相互兼顧,平衡推進。
2024年3月,聯合國環境署發佈2024年版《全球資源展望》,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首席代表涂瑞和認為,其中關於資源足跡的內容值得關注。該報告顯示,高收入國家的每人平均資源足跡最高,其中包括碳足跡。當前,高收入國家每人平均資源消費量是低收入國家每人平均資源消費量的6倍,造成的每人平均氣候影響是低收入國家每人平均氣候影響的10倍。
商務部原副部長錢克明介紹,歐盟CBAM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影響頗大。以粗鋼出口為例,經過測算,2026年後我國再向歐盟出口粗鋼産品,每噸需多支付37.26歐元。到2034年後,每噸粗鋼出口歐盟需額外支付140.13歐元。
“據測算,中國電解鋁行業最遲將在2025年實現碳達峰。”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葛紅林介紹,電解鋁碳排放是影響鋁行業碳達峰的關鍵,也是行業碳達峰的主攻方向。
此次論壇簽署落地北京的兩項國際合作成果和一項倡議及行動,包括“國際綠色貿易(北京)能力建設服務中心”及“北京零碳園區”試點規劃與實施夥伴計劃,“産業凈零轉型與氣候凝聚力夥伴倡議”暨“碳中和供應鏈領跑者行動”。業內認為,此舉有助於推動産業鏈供應鏈綠色低碳轉型,為各行業碳中和行動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孫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