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站65歲了 客運提質讓老站煥新 “中華第一站”擦亮“金名片”

日期:2024-09-15 10:04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北京站今天65歲了!客運提質讓老站煥新 “中華第一站”擦亮“金名片”

  2024年9月15日,有着“中華第一站”美譽的北京站迎來65歲生日!“東方紅,太陽升……”這悠揚的樂曲和鏗鏘的報時鐘聲,已在首都上空回蕩了65個春秋。

  從日發送旅客3萬餘人次,到高峰日發送18.7萬人次;從建站初期日接發列車33對,到日均開行列車104.5對……老車站緊跟新時代旅客出行需求,完成一系列客運提質工程,讓“首都十大建築”之一的北京站更加雄偉亮麗,煥發新的活力。

  一磚一瓦一盞燈都是經典

  天安門東2.8公里,有一座僅用7個月零20天建成的大型車站,將中國元素與現代設施完美結合,被評為新中國成立10周年“首都十大建築”之一,2016年被列入“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産”名錄,成為我國火車站建設史上的永恒經典。

  走進北京站,仿佛“穿越”到65年前。中央大廳上方,約1225平方米的雙曲扁殼穹頂介於湖藍、孔雀綠之間,復古典雅;站內1萬多盞不同造型的大小燈具,如今依舊明亮閃耀;還有琉璃黃的墻體、飛檐的鐘樓、莊重的立柱和角樓、古典的花棱格……

  通過一場客運提質攻堅戰,北京站原貌修繕、化繁為簡,候車空間擴容、商業提質升級,旅客在雅致大氣的車站中開啟一段美好旅途。“為了將視覺色彩恢復至建站模樣,我們翻閱大量文字資料,並對比早期彩色照片,設計了復原方案。”北京站黨委書記徐剛介紹,北京站的一磚一瓦一盞燈都是經典,一桌一椅一幅畫都是歷史文化。

  日均開行列車是建站時三倍

  進入新時代,北京站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駛入“快車道”。

  “從建站之初的日發送旅客3萬餘人次,增加到現在高峰日發送旅客18.7萬人次。1978年至2023年,北京站年旅客發送量由1459.8萬人次增加到1845萬人次,增長26.4%。”北京站站長韓輝介紹,北京站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

  北京站開行列車對數逐年增加:建站初期日接發列車33對,2023年日均開行列車104.5對。

  “指揮中心下達的每一條指令,都關係着高鐵列車的安全。列車運作計劃執行、突發事件快速響應、大數據應用等都在這個‘最強大腦’。”北京站安全生産指揮中心主任祁桂霞介紹説。北京站新的指揮中心是北京局集團公司最先進的指揮系統之一,新的行車室也是數字京鐵建設的一個縮影。

  北京站通過對客運進站驗票系統、服務引導系統、安全卡控系統以及自助售(取)票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實行網格化管理。網路化、信息化以及客運大數據的應用,使65年老站在新時代呈現新面貌、新風采。

  一切為了旅客出行需求

  追求美好生活,讓旅客出行體驗更加美好,是永恒的主題,是永遠的進行時。

  在北京站,旅客既能乘坐綠皮火車懷念歷史、穿越往日時光,也能搭乘復興號動車組列車風馳電掣、感受科技力量。

  2019年暑運,北京站首次開行復興號列車。2024年6月15日,北京開往上海的G3次列車駛出北京站,這也是北京站首次開行京滬高鐵列車。

  2004年4月,北京站首次建成大跨度鋼結構站臺無柱雨棚,站臺高度由0.7米增至1.25米;2024年,北京站雨棚大修工程正在高標準、高品質推進……

  北京站“素萍服務組”在眾多旅客心中,是北京站的一塊金字招牌。李素萍退休後,“80後”杜京林接過這面旗幟,成為“京鐵愛心——素萍服務室”的客運值班員。65年來,北京站幫助的困難旅客達335萬餘人次。

  如今的北京站,是京哈、京滬、京廣、京九鐵路和京哈、京滬、京廣高鐵以及京唐城際線高速鐵路的交會點,通達祖國四面八方;還承擔着開往平壤、烏蘭巴托、莫斯科國際聯運旅客列車始發站的任務,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孫宏陽 李蓉)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