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延展全長達9公里 東西縫合實現區域互聯互通 京張鐵路遺址公園二期年內開工

日期:2024-09-07 10:5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從中國人自主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建成,到代表世界最先進水準的高鐵通車,百年京張見證着中國鐵路的歷史跨越。京張高鐵在本市五環內一段以地下隧道方式入地通行,原地面空間改造為京張鐵路遺址公園。

  2023年6月,京張鐵路遺址公園一期建成開放。9月6日從市發展改革委了解到,遺址公園二期計劃年內開工建設。工程將南北延展、東西縫合,形成全長達9公里的帶狀公共空間,沿線設置46個出入口方便市民穿行。

  設46個出入口便利市民穿行

  從規劃圖紙能看到,京張鐵路遺址公園沿鐵路而建,整體呈帶狀,全長9公里、總面積約70公頃。2023年建成開放的一期從清華東路至大運村足球場,長2.4公里、面積16.8公頃。“二期是在一期基礎上向南北延展。”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京張鐵路遺址公園二期近期將取得批復。二期南段是從大運村足球場向南延伸至西直門,北段是從清華東路向北延伸至北五環。

  曾經,京張鐵路軌道與地鐵13號線高架橋並行相鄰,兩側保留着圍墻和護欄,形成多處東西向斷頭路,導致居民常需繞行。遺址公園的建設將“縫合”這些區域。負責公園設計方案的北京北林地景園林規劃設計院副院長張璐介紹,公園範圍內將拆除京張鐵路原有護欄和圍墻,修通9條城市支路,實現與周邊主要道路的互聯互通,同時建立東西向慢行系統,方便行人自由穿行。

  按照方案,未來公園不設圍墻,市民可就近進入公園,沿線將有46個出入口。隨着地鐵13號線擴能改造,未來部分路段將入地,遺留下來的高架路段也將變身高線綠地,與遺址公園融為一體。

  步行慢跑騎行道南北貫通

  張璐介紹,東西縫合的同時,公園也將實現南北貫通,包括綠地以及步道、慢跑道、騎行道“三道一綠”的貫通。除騎行道與公園外城市道路連通外,北段還規劃了與回龍觀自行車專用路相連的自行車道。

  結合居民對公共交往空間的需求,二期項目將優化區域整體交通組織和功能佈局,關注“一老一小”,增設全齡友好、文化生活、健身活動等休閒場所及活動場所。根據規劃,二期將為周邊補充8處社區功能活動場地,還將在沿線建設兒童活動場地、火車主題兒童公園、軌道休閒花園等。

  為解決沿線居民停車需求,二期南段將在學院南路南側、首體西路路側等點位設置420個機動車停車位。公園兩側還將在轉河、學院南路、地鐵大鐘寺站、地鐵知春路站等設置自行車停車場,提供近800個自行車停車位。

  保護利用沿線鐵路文化資源

  京張鐵路遺址公園所傳承的是百年京張鐵路文化。這一區域內蘊藏着豐富鐵路文化資源,車站站房、不同年代的鐵軌、鐵路沿線坡道牌和橋梁牌等大量鐵路遺跡亟待保護與利用。

  前期走訪中,設計人員發現四道口地區道路下“藏”着一段幾百米長的京張鐵軌。隨着公園二期的建設,這段見證了中國工業崛起的軌道將重見天日,成為遺址公園在四道口節點的重要景觀。此外,鐵路部門捐贈的龍門吊、窄軌等珍貴設施也將佈置在公園中。

  與此同時,公園建設還將通過整合綠地資源,共織花園城市綠網。“我們將通過增加步行和自行車道,將各個公園和綠地串聯起來,形成一個連續的綠色網路系統,讓市民能夠‘出門進花園’。”北林地景園林規劃設計院項目主任趙書笛介紹,園內將設置約6公里長的“銀杏長廊”,沿着京張鐵路正線栽植銀杏和地被花卉,營造絢麗秋景;1萬平方米的“林間夏色”景觀,由白蠟、垂柳搭配繡球,打造城市森林景觀;四道口附近居民、學校和寫字樓多,3000平方米的街頭花園將以薔薇月季為主,配合其他花卉及觀賞植物形成精緻一景。

  “遺址公園還將帶動沿線西郊冷凍廠改造項目、明光村片區更新等多個城市更新項目的實施,帶動城市功能和産業升級。”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園二期預計年內開工,2025年建成投用。屆時,公園可服務沿線近70個社區、約45萬人、10余所高校、40余家科研機構。(曹政)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