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在北大人民醫院地下通道外,新加裝的直梯為過街行人提供便利。(鄧偉 攝)
從市交通委獲悉,為進一步緩解交通擁堵、提高道路設施服務水準,交通部門2024年將完成不少於20項市級疏堵工程建設,並對8處重點交通節點進行改造。截至目前,2024年市級疏堵工程已完工、投用12項。
大羊坊橋出口匝道拓寬
疏堵工程與市民出行息息相關,近年來多次被列為市政府重要民生實事項目。2024年,市交通部門聚焦市民反映強烈的區域,圍繞改造擁堵節點、優化交通組織、提升綠色出行環境等方面,通過拓寬道路瓶頸路段、調整(新建)道路進出口、完善無障礙設施等方式實施市級疏堵工程。
從市城市道路養護管理中心獲悉,2024年截至目前,本市先後完成了亮馬橋路與四環輔路路口改造、西四環外環輔路(豐臺大橋)周邊道路改造、崇文門東大街慢行系統完善、東南五環大羊坊橋出口匝道拓寬改造、北五環外環主路(來廣營橋-顧家莊橋)交通組織優化調整等12項改造項目,在提高交通運作效率、改善交通出行環境方面取得較好成效。
其中,東南五環大羊坊橋出口匝道,由1條車道拓寬為兩條車道後,高峰期間五環主路(康化橋-大羊坊橋)擁堵路段行車時速由約15公里提升至30公里;北五環外環主路(來廣營橋-顧家莊橋)交通組織優化調整後,該路段車輛運作速度早高峰提升約34.2%,晚高峰提升約13.08%。
加裝電梯解決過街痛點
提升無障礙出行服務水準,也是近年來疏堵工程關注的重點。
9月4日下午,在北大人民醫院西直門院區看到,醫院門前下穿西二環主路的地下通道兩端,加裝了兩部直梯。“我患有骨性關節炎,三天兩頭往醫院跑,過去進出通道只能走樓梯,腿腳不好真的很痛苦。”剛走出電梯間的陳阿姨説。説話間,一位坐著輪椅的阿姨被老伴兒推進電梯,新電梯使用率很高。
“這處地下通道建設年代久遠,行人一上一下要走68級臺階,對前來就醫的老年人等群體造成了不便。”市城市道路養護管理中心綜治科工程師張日介紹,除了就醫患者,平時也有不少市民需要借此通道穿二環過街。因此,通道兩端一側人行梯道改造為垂直電梯,解決過街痛點。
為二環邊老通道裝電梯,並不容易。“路邊有醫院、民居,地下有熱力、燃氣、電力等管線。我們在地上進行鋼結構支撐,地下同步注漿加固、千斤頂支撐,確保施工安全。”北京建工養護集團市政四處總工馬志欣介紹。
“我們這個院區建成40多年了,門診人數從每天3000人增長至13000人,加之西直門地區空間緊張,停車、出行壓力一直較大。”北大人民醫院副院長楊帆介紹,除了為地下通道加裝電梯,醫院還將200多個職工車位騰出來提供給患者,醫務人員將車停到附近的西直門商圈,以此緩解醫院周邊交通擁堵問題。
繼續推進8處交通節點治理
一批堵點在疏堵工程中得以打通。其中,萬泉河快速路進京方向,西苑醫院至萬泉河橋段,設置有兩處主路入口,車輛由萬泉河輔路進入時,需直接併入主路最外側車道,與主路行駛的車輛嚴重交織並産生堵點,同時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疏堵改造中,在路段北側中關村展示中心處的入口,通過利用步道外側綠地,將主輔路隔離帶和萬泉河輔路整體向西平移3.5米,為入口處增加一條3.5米寬的加速車道,以打通交織節點。目前,該入口改造工程已完工並投用。
後續,市城市道路養護管理中心將繼續推進另一入口的改造工作,擬借用萬泉河輔路最內側車道,將現狀連接北四環的匝道擋墻向輔路改移3.5米,同樣使該入口增加一條加速車道,緩解萬泉河快速路的擁堵問題。
下一步,市交通部門將繼續抓緊推進京滬高速(四環至五環段)拓寬改造等8處重點交通節點治理,開展朝陽北路與石佛營西路路口改造等20項民生實事項目的建設工作,利用疏堵工程“小、快、靈”的特點,通過相對較短的建設周期,改善和提升項目所在區域周邊的交通出行環境,把為民辦實事落到實處。(孫宏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