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2024年服貿會工程諮詢與建築服務專題媒體通氣會召開,專題展中將集中展示一批以“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為核心的新理念、新技術、新産品和創新工程案例等。屆時,線上、線下共計將有352家企業參展。
據介紹,本次工程諮詢與建築服務專題展,將以“發展新質生産力 推動行業高品質發展”為主題,匯聚國際國內建築行業龍頭企業,將有123家企業線下參展、229家線上參展,其中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佔比達54%,國際企業5家。
整個展區將被劃分為行業展和企業展兩大區域,其中行業展設置新質生産力展區和AI專區。此外,館外還設置了面積總計約5000平方米的室外展區,該區域將打造成為“人車家戶外展區”,展示建築服務行業的新技術、新産品、新成果。
“從外面看,基坑氣膜就像一個巨型氣球,您走進去瞧,才會發現裏邊正在施工。”在西城區太平橋地鐵站附近,一張巨大膜布籠罩在馬路邊。在中維空間膜建築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谷強的帶領下,進入到灰白色的氣膜內部,一時間,挖掘機的鏟土聲、履帶吊車的鳴笛聲、鋼材的撞擊聲襲來,與氣膜外的安靜形成強烈對比。
這裡便是應用了全國最複雜的基坑氣膜工藝的新興盛危改項目。谷強説,新工藝投入使用後,不僅周邊民眾對噪聲問題“0投訴”,而且夜間也能施工,預計可縮短6個月以上工期。
雙目視覺相機、北斗高精度定位、無線通訊設備和智慧識別演算法,在城市道路中忙碌的智慧養護設備也藏着“黑科技”。北京建工養護集團科技檢測處經理助理張強介紹,這是一台道路巡檢設備,工作人員只要駕駛它騎一圈,步道磚缺失、錯臺、路緣石破損等“病害”就可以迅速建立“病歷”,通過無線網路傳輸到後臺服務端巡檢平臺,提醒專人修復。
2024年專題展上,“城市更新”成果展示將是一大亮點。8月29日,來到北京首個模組化危舊樓改造項目現場——樺皮廠衚同8號樓,一棟米黃色與深棕色相間的五層小樓十分漂亮。“這棟樓建起來僅用了3個月。”中建海龍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説,所謂模組化施工,就是將每個房間看作一塊積木,這塊“積木”中的機電、管線、裝飾面均在工廠完成施工,再完整運送到現場拼接吊裝。不僅工期比傳統建造模式縮短了75%以上,就連固廢排放也減少了75%。
同時,産業類、公共空間類等多種類型的城市更新項目均將在專題展中有所呈現。此外,本次專題展還將特別展示北京中軸線風貌管控設計成果,讓觀眾了解北京城的演繹歷程、中軸線的申遺過程等,感受北京城市風貌的傳承與發展。(鹿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