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被兩條綠化隔離帶環繞。其中,“一綠”位於四五環路附近,“二綠”位於六環路附近,起到美化環境、防止城市無序發展的作用。據統計,僅在“一綠”地區就分佈着109個公園,它們如同翡翠珠子,給城市戴上了綠色項鍊。
隨着城市發展,“一綠”地區從城鄉結合部變成了繁華的城市,一片林、一條路、幾把座椅的公園已經不能滿足游客需求。2023年,第一道綠隔地區的20處公園因地制宜完成升級,涉及朝陽、海淀、豐台區。如今,這些公園變得更美更舒適,對小動物也更友好。
2024年,還將有20處綠隔公園啟動升級,包括朝陽區的東風公園、海棠公園,石景山區的老山城市休閒公園,昌平區的半塔郊野公園,以及豐台區的曉月郊野公園等。
“一綠” · 數説
一綠”公園共109個——500米範圍的居住區有近千個,最高暫態接待游人數量達51.3萬人,年接待游人約4454萬人次。首批升級20個公園——補植常綠和彩化樹種5400株,花灌木2.5萬餘株,營建自然帶和保育小區20余處,修繕園路70公里,新增或改造公共衛生間20處,管理中心和游客服務中心6處,增加了籃球、乒乓球等健身場地30余處,健身器材171處。
東壩公園
鮮花看不盡 人在畫中游
由於氣候原因,北京的春季花朵繁多,濕熱的夏天卻不怎麼受花兒的青睞。即便如此,這個季節的東壩公園中仍能見到不少花卉,比如潔白的玉簪、熱烈的月季,還有金雞菊、山桃草,為蔥郁的森林平添了色彩。
時間回到2024年春天。當時,公園剛完成改造,沿園路徜徉,周邊是看不盡的鮮花:大片的二月蘭花海如氤氳的紫霧,榆葉梅、海棠俏立路邊;連翹是金色的,茂盛的藤蔓堆成小山;前一年新栽的牡丹和芍藥,也吐露了花蕊……人在園中,仿佛闖入了畫裏!“公園大變樣了,我們差點兒認不出來。”一位附近居民表示
短板 ·超負荷運轉 設施損壞路坑洼
東壩公園是個老牌公園了,始建於2007年。負責人介紹,初建時,東壩地區還有些荒涼,附近只有一兩個居民區。後來,周邊的樓盤如雨後春筍,居民越來越多,公園已經連續多年超負荷運轉,道路鋪裝、衛生間和廊亭座椅,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
升級 ·林間增涼亭 新植花木修棧道
2023年,東壩公園啟動了提質升級。短短數月,就完成了健身廣場、文化廣場、森林氧吧、生態花園共4項工程,24.4公里的園路原先坑坑洼洼,如今也重鋪了一遍。公園還新植了藍粉雲杉、秋紫白蠟、流蘇、雞爪槭、金葉接骨木、火焰衛矛等彩色樹種,用野花野草替換了部分冷季型草坪。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教師參與了改造工程的設計工作,在對東壩公園進行調研時,發現很多游客願意在林木茂盛的園區西北部停留,但該區域缺少休憩設施。
於是,設計師特意在林間設計了棧道,還建設了5個涼亭,如今,這裡成為游客休息落座、遮陽避雨的好地方。據統計,改造後的東壩公園游客量提升了大約10%。
八家郊野公園
新添健身區域 滿足全齡運動
正值暑假,海淀區的八家郊野公園很是熱鬧:清晨,家住附近的老人來晨練;白天,放暑假的孩子們爭先恐後來打籃球、乒乓球;傍晚時分,這裡又成為中年人散散“班味兒”的好地方。
短板 ·不再滿足於簡單的生態功能
雖然名字裏帶“郊野”兩個字,但這早已是歷史了。這片區域大約1200畝,本是城鄉結合部的野樹林和苗圃地。2009年前後,在簡單地鋪設園路、添置設施之後,八家郊野公園正式開園,成為清華等高校的“後花園”。
雖然開園多年,短板一直存在。“尤其是公園南部的苗圃地,樹種很單一,以圓柏和檜柏為主。”公園改造工程的設計師介紹,隨着城市的擴張,公園已經不再滿足於簡單的生態功能,而要不斷追求景觀美、設施便利,還要對小動物更友好。
升級 ·公園植入豐富健身娛樂場地
此次公園改造,密匝匝的柏樹林間疏伐出了林窗,不但讓樹木能夠接觸到更多陽光,也有地兒補栽一些好看的開花植物。據統計,工程共栽植喬木700余株,灌木5000余株,地被花卉1.7萬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八家郊野公園新栽了幾十種食源蜜源植物,像杜梨、海棠、杏梅、沙棘、文冠果、平枝栒子等。
豐富的健身和娛樂場地,也被精心植入到了公園裏。“我們前期調研時發現,很多老年人愛在公園裏唱戲、跳舞。但陽光直曬着,夏天腦門上直冒汗。”曹經宇介紹,楊柳樹的個頭很高,林蔭之下空間疏朗,所以就在林下建設了亭廊,為游客遮陽擋雨。
公園還設置了兒童活動區、老年活動區和運動區,適合全年齡段人群游玩。就拿運動區來説,包括6塊乒乓球場地,以及增建的半場籃球場和羽毛球場,市民可以免費使用。籃球、乒乓球場地都是借助公園的空地改造而成,其中籃球場是利用拆掉後的停車場。
八家郊野公園分東西南北4個區域,此次改造工程主要集中在南區。今後,其他區域也將陸續提質升級。
京城森林公園
森林濕地兼備 體驗自然教育
朝陽區的京城森林公園被黃杉木店路一分為二。夏末秋初,走進東園,撲面而來的是深深淺淺的綠,空氣中裹挾着草木清香。
順着園路一直往森林深處走,一片秀美的濕地出現在眼前。四週森林環繞,湖中蘆葦茂盛,幾隻水鳥在湖面上悠然梳理着羽毛。新修的湖畔棧道超500平方米,游客能夠憑欄賞景,綠意盎然的濕地湖泊盡收眼底。
升級 ·新建濕地湖泊 魚鳥不請自來
從前,這片濕地只是平平無奇的低窪地,草木荒蕪,根本談不上景觀。在綠隔公園提質升級工程中,園方對其進行了改造,引入清澈的再生水,並栽種了蘆葦、千屈菜、菖蒲、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形成了面積1.5萬平方米的濕地湖泊。
有了水汽泱泱的濕地,魚和鳥都不請自來。如今,煤山雀、北紅尾鴝(qú)、烏鶇(dōng)等鳥類,成了公園裏的常住居民。
亮點 ·融入森林濕地 看植物聽鳥鳴
東園的主題是“濕地之眼”,西園的主題則是“森林之心”。一街之隔的西園對森林進行疏伐,過密的林子能夠透透氣,從此清風可以進入,花灌木也有地方落地生根。
升級後的京城森林公園以“自然教育”為特色,步道兩側設置了不少標識牌和互動裝置,很適合帶着孩子去逛逛。這些自然教育標識牌很是別致,有的能翻頁,有的還有轉盤、能拓印。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可以了解園中動植物,還能聆聽各種鳥鳴,樂趣和新鮮感十足。
綠堤公園
可騎行露營觀鳥 老老少少的樂園
綠堤公園,園如其名,是一片沿永定河左岸而建的綠廊,佔地105公頃。盧溝橋、曉月湖等知名景點都距公園不遠。
改造之後,變化最大的區域當屬宛平湖廣場。廣場入口新設了抬杆系統和管理門房,可指導車輛駛入停車場,實現車流的有效分配與管控。門區的綠島上種植了層次豐富、生態多樣的植被,當游客踏足其中,就會被眼前鬱鬱蔥蔥的綠色所吸引。
宛平湖廣場還保留了原有的亭子,對其重新粉刷,同時更新了廣場的鋪裝,新增的座椅讓游客休憩時更有松弛感。
亮點 ·添了嶄新的塑膠跑道和騎行道
如今,宛平湖廣場成為老老少少的樂園。
距棧道近的水域栽種了荷花,經常有觀鳥者架起“長槍短炮”,定格水鳥飛掠的動人瞬間。
年輕人帶着自製的三明治,支起帳篷和天幕,能消磨掉一天的時光。
綠堤公園也栽種了更多的植物,尤其是彩葉花灌木。“考慮到四季的氣候變化,我們搭配了開花植物與常綠品種,確保了冬季的景觀效果。”
豐台區公園管理中心負責人介紹,晨光芒、馬藺等花卉適應北京的氣候,節水耐旱,且為多年生宿根植物,打理起來比較容易。
綠堤公園有了嶄新的塑膠跑道和騎行道,以紅藍兩色區隔開。來遛彎、跑步、騎行的人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