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首都相距千里,內蒙古眼下迎來了水草豐美的季節。北京市第七批東西部協作內蒙古挂職幹部團隊到任滿一年了,在祖國北疆的土地上,他們以首善標準接續奮鬥,書寫京蒙協作新篇章。
1996年,京蒙兩地正式結對,從最初的資金投入、物資捐贈,到後來的幹部援助、人才培養,再到如今的深度協作、互利共贏,協作的廣度、深度不斷拓展深化。
28年來,一批批北京市挂職幹部牢記囑託,與內蒙古各族幹部群眾一起幹、一起拼。兩地幹部並肩打贏脫貧攻堅戰,攜手邁上鄉村振興新征程,全方位打造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準的京蒙協作新模式。
高位推動,打造協作樣板
2023年6月,北京市第七批東西部協作內蒙古挂職幹部團隊赴內蒙古,全市16個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內蒙古31個旗縣完成對接。
一年來,京蒙兩地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化東西部協作重要指示精神,堅持高位推動、高層互訪,多次召開會議,共同擘畫深化京蒙合作的藍圖——
在政策銜接上,全方位構建制度保障體系。兩地政府簽署《全面深化京蒙協作框架協議》,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對新階段深化京蒙協作作出全面部署;修訂完善《京蒙協作資金和項目管理辦法》,切實用制度管好協作資金,推進項目實施。
在幫扶力量上,全領域匯聚協作合力。挂職幹部團隊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協助內蒙古深入實施六個“倍增計劃”,推動京蒙兩地有關部門出臺教育醫療、産業就業、文旅科技、鄉村建設等一系列制度規定近20個。團隊主要負責人先後赴京蒙兩地20余個部門,以及自治區10個盟市、33個旗縣區調研對接。
在産業投入上,增強內生發展的“新動能”。兩地立足資源優勢和産業基礎,攜手共建面向首都的清潔能源基地和綠色農畜産品生産加工基地。2023年以來,北京市投入協作資金23.9億元,實施産業類項目143個,建成72個京蒙共建産業園區和71個清潔能源基地,實現幫扶旗縣全覆蓋。
在強化示範引領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兩地持續打造京蒙協作鄉村振興“百村示範”工程,推動幫扶力量向基層聚集,實現旗縣結對幫扶全覆蓋。2023年,北京市投入京蒙協作資金3.9億元,重點打造了107個京蒙協作示範村。多點發力,開闢協作新“賽道”
近年來,京蒙協作模式持續升級。在産業之外,醫療、教育、就業等領域的協作不斷擴大。
相隔千里,內蒙古與首都共用醫療資源。據統計,本市308家醫院和內蒙古344家醫院結對;天壇醫院、朝陽醫院等8家市屬知名醫院與內蒙古7家醫院簽署2個標誌性合作項目、6個重點專科建設協議;本市一大批名醫赴蒙坐診,讓自治區的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了優質醫療資源……
教育協作也是京蒙協作的新“賽道”。本市派出18名校長、155名學校中層管理人員和專任教師,在重點幫扶旗縣開展“組團式”幫扶。通過遠端教學、專家團隊精準幫扶、集團式辦學等方式,內蒙古的教育水準不斷提升。
不妨去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的第九中學看一看。通過京蒙教育協作智慧平臺,第九中學的師生能夠和北京市陳經綸中學的師生同上一節課、同研一主題。平臺的應用,將點對點的對口送教轉化為點對面的連片帶動,促進教育協作的提質增效。
兩地持續強化勞務協作,鞏固拓展了脫貧攻堅成果。除簽訂《京蒙省際家政服務勞務協作協議》外,北京市16個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內蒙古自治區31個旗縣分別簽訂《京蒙勞務協作框架協議》,共同搭建區域勞務協作交流平臺和勞務供需資訊平臺,組織開展各類勞務培訓,助力10萬餘名農村牧區勞動力實現就業增收。
雙向賦能,內蒙古好物來京城
內蒙古素有“糧倉”“肉庫”“奶罐”的美譽。但酒香也怕巷子深,長期以來讓牧民犯愁的是:缺乏銷售渠道,好貨賣不上好價。
如今,“草原味道”香飄京城。就拿前不久舉辦的“綠品出塞——內蒙古優質特色農畜産品進京”活動來説,內蒙古12個盟市的400余種優質農畜産品,同時在京亮相。風味獨特的燒賣、美味醇香的乳製品、肥美多汁的牛羊肉……引得市民紛紛駐足品嘗,現場簽約額超8000萬元。
越來越多的內蒙古好物來到京城,如“興安盟大米”“錫林郭勒盟羊肉”“赤峰雜糧”“河套麵粉”等。數據顯示,2024年前5個月,內蒙古農畜産品銷售額達到141.87億元,是2023年同期的2.24倍。
內蒙古的金名片不僅有肉蛋奶,還有風電、稀土、光伏等。隨着“綠電進京”“綠氫進京”等項目紮實推進,源源不斷的“綠能”正從內蒙古輸往首都北京。
2023年12月,本市召開京蒙綠色算力産業推介會,會上,兩地共簽約項目24個,簽約金額478億元。
2024年1月,本市超過8000輛電動公交車開始用上綠色電力,這是北京首次實現電動公交車充綠電,而這些綠色動能就來自內蒙古。
在鄂爾多斯市,蒙西至天津南特高壓交流輸電通道的配套電源點項目之一——內蒙古華廈朱家坪電廠兩台660兆瓦機組火力全開,每天有1800萬度電從這裡發往京津魯冀地區。位於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的中廣核新能源潤澤風電場,一排排白色風車槳葉旋舞,持續向北京市輸送着綠色能源。
28載攜手,北京和內蒙古兩地真抓實幹,同心築夢。如今,兩地協作的領域更寬、層次更高,成果也更豐碩,共同寫下京蒙協作的嶄新篇章。(崔楠 宋爽 朱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