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市司法局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始終把維護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合法利益擺在突出位置,立足職能定位,靠前對接架好司法擁軍“連心橋”,堅持高品質做好涉軍服務“暖心事”,涉軍維權法律服務保障各項工作推進有力,以實際行動樹立了知軍、愛軍、擁軍、護軍的北京經驗,軍人軍屬、退役軍人法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8月1日是“八一”建軍節,詳細了解首都司法行政系統如何用法治力量守護“最可愛的人”。
強化頂層設計 明確涉軍法律服務方向
1.強制度支撐
兩年來,北京市司法局與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製發《加強退役軍人法律援助工作的實施意見》;與解放軍北京軍事法院聯合製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軍地司法行政領域協作維護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合法權益的工作辦法》。為提升軍地協作水準、提高法律服務質效奠定堅實制度基礎、提供明晰路徑指引。
2.抓機制保障
對內,建立市司法局黨委負總責、統籌公共法律服務全要素資源,多部門、多領域、多行業參與工作格局,合力成效初步顯現。對外,會同軍地相關單位建立溝通協調機制,近3年組織召開軍地法律服務工作會10余次,簽署了中部戰區陸軍、軍委某部警衛局司法行政領域法律服務相關協議。
3.用項目支援
創新司法擁軍舉措,募集100余萬元設立“情係國防 愛灑官兵”擁軍優屬法律援助項目,開展“不忘初心 築夢前行”送法進軍營系列宣講活動30余場次,受教育官兵近萬人;提供涉軍法律援助案件155件次。
注重融合發力 共建涉軍法律服務網路
1.平臺搭建促融合
協調全市17家法援中心在團及其以上部隊和各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設立工作站點,拓展軍人軍屬和退役軍人公共法律服務網路。北京市目前共建立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站50個、聯繫點209個,16個區武裝部和中部戰區陸軍駐京旅以上單位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站實現全覆蓋。2024年推進武警北京總隊軍人軍屬法律援助45個工作站點的建設工作,5月底已全面建成。
2.仲裁協作促融合
6月,市委軍民融合辦、市司法局、北京仲裁委員會聯合舉辦糾紛仲裁協作機制啟動儀式。“設立專門仲裁機構,建立軍民融合仲裁協作機制”是中央軍民融合委賦予北京的試點任務,也是公平高效化解軍民融合領域矛盾糾紛問題的創新舉措。
3.模式落實促融合
組建市法援中心專門團隊,依據服務協議內容,派駐值班律師進駐火箭軍某部、空軍某部、航太系統部某部等單位,為部隊官兵、軍屬提供免費法律諮詢和法律服務,開展普法宣傳,服務官兵及家屬數千人次。由《辦法》《協議》構成的“1+1”模式將惠及駐京所有部隊軍人軍屬在司法行政領域合法權益的維護。
4.社會參與促融合
組建軍民融合法律事務專業委員會,成立愛軍擁軍公益律師團,常態組織“首都律師法律擁軍公益行”系列法治宣講和法律諮詢活動;成立市屬法律援助民非單位“北京榮德軍人軍屬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涉軍維權服務團,自成立以來,該服務團為軍人軍屬、退役軍人挽回經濟損失千余萬元。
嚴格工作標準 提升涉軍法律服務質效
1.活動組織助升
常態化開展軍人軍屬公共法律服務專項維權活動,結合“八一”建軍節、國慶等時間節點,發動全市各相關單位、部門密集組織開展“法治進軍營”活動,持續提升軍人軍屬、退役軍人維權意識和社會對軍人軍屬、退役軍人權益保護認知。
2.日常保障促升
堅持軍人優先,制定落實降低門檻、簡化材料、優化流程等擁軍舉措,暢通“綠色通道”,全面保障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合法權益。全市各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年均提供涉軍法律服務數千人次。
3.難點突破提升
組織市律協軍民融合法律事務專委會就軍隊經濟適用房相關問題、退役軍人權益保障等多項退役軍人關心、關注、關切問題進行研究論證。開展民非社會團體退役軍人信訪接待、急難險重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和人民調解等事務。
下一步,北京市司法局將繼續推進法律服務擁軍力度,發揮統籌作用,落實司法部、中央軍委政法委各項政策要求;繼續推進陣地建設,切實保障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站點發揮作用,軍人軍屬法律服務需求得到及時保障;繼續加強制度建設,充分發揮司法行政工作職能作用,全力做好保障軍人軍屬依法維權工作。進一步釋放司法行政工作效能,探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工作運作機制模式,紮實有序推動軍人軍屬法律服務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