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吹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號角,給我們帶來了重大歷史機遇和強大發展動力……我們有底氣、有信心,也有能力把亦莊新城建成一座産城更加融合、人才更加匯聚、功能更加完備、活力更加迸發的國際一流産業綜合新城。”在上半年交出多項經濟指標兩位數增長的亮眼成績之後,工委書記張強的鏗鏘發言揭開了北京經開區新一輪發展機遇的序幕。
這座城市,2024年上半年工業總産值佔到了北京市近四成,工業投資總量全市第一,落地外資項目全市佔比超過四成,新增認定外資研發機構全市佔比近一半……前不久,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分別從“完善發展服務業體制機制”“健全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體制機制”“健全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制度”等方面作出部署,隨着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總動員令發出,這座首都北京改革開放的窗口,高品質發展開路先鋒,迎來更多新機遇。
“選擇北京亦莊,就是選擇與機遇同行。”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代,因改革而生、伴改革而興的北京亦莊發展面臨的新機遇在哪?
超30%的硬朗
北京經開區是首都高精尖産業主陣地,産業發展勢是北京經開區發展的能。
“得益於北京亦莊提供的完備生態鏈和良好環境,我們才能快速發展至今。”上半年營收增長超20%,北方華創在北京亦莊完成了從科研機構到積體電路裝備製造企業龍頭的轉變,站穩世界第八位置,董事長趙晉榮感慨最深。
北方華創的發展是經開區企業發展的縮影。一直以來,北京經開區堅持“國家需要的就是亦莊要幹的,企業需要的就是亦莊要辦的,人才需要的就是亦莊要做的”,堅定不移推動“44637”發展體系建設,主動擔當四大國家戰略任務,傾力建設全國積體電路産業高地,持續打造全球首個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高品質建設國家信創産業基地,高水準打造全國首個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鞏固壯大四大主導産業提質現代化産業體系,全面佈局六大未來産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積極推進數實、兩業、科文三個融合促進産業轉型升級;構建産業組織、創新培育、要素保障、人才服務、開放協同、城市活力、黨建引領七方面支撐體系,為打造高品質産業生態提供堅實底座。
“經開區總是從企業的角度來考慮和解決問題。”強聯智創創始人兼董事長秦嵐發出的這句感嘆,緣於2024年4月的一次搬家。
2020年5月21日,強聯智創入駐北京經開區。在這片土地的滋養下,強聯智創相繼獲得首個創新三類證産品的研發和取證,獲評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隨着高速發展,當前的辦公場地已難以滿足生産需求。經開區有關部門在一次走訪調研中,發現了企業的急難愁盼,立即幫助企業找場地。經過考察對比,為企業找到了“心儀的新家”。
在這裡,企業和政府雙向奔赴。北京亦莊已形成“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小巨人-專精特新-創新型中小企業”以及“獨角獸”、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等創新梯隊“雁陣式”發展格局。截至目前,北京亦莊共擁有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800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數在國家級經開區中排名第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2200家,他們以強大的創新能力和獨特的市場競爭力,成為北京亦莊讓一粒種子如何開出萬畝花香的探索實踐。
看經濟發展,數字會説話。2024年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北京經開區工業總産值佔到全市工業整體的近40%,貢獻全市超30%的工業增加值,數據顯示,北京經開區在推動經濟發展換道中跑出了加速度,是首都新時代高品質發展名副其實的開路先鋒。
10000億的托舉
對企業來説,擁有完備産業生態的北京亦莊是發展沃土。而朝着中國式現代化使命奮進的北京亦莊,也不斷增強着其要素市場上的能級與核心競爭力。
發展新質生産力,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解決好“錢”的問題。要實現高科技成果研發到産出的“有始有終”,就要確保資金活水的“持續跟蹤”,回答好“錢從哪兒來”“錢到哪兒去”的問題。
“持續加強核心技術的研究、加大産品在信創領域的佈局、新一代産品的開發及市場拓展,以鞏固並進一步擴大公司在市場中的領先地位!”宏誠創新創始人、董事長田川表示不久前,企業剛剛獲得了由亦莊國投和雲洲資本投資的近億元融資,為企業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投早投小投新,亦莊國投在投在管萬億級基金規模,讓資本與創新零距離,助力北京經開區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創新型産業集群。當前,政府産投資金規模達到百億,金融要素市場愈發齊備,上線24家金融機構的87款金融産品,為區內多家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構建了以“産業升級基金+專項子基金+市場化子基金”為核心的全鏈條政府投資體系。
貿易要素加速自由流動,連結全球能力增強。全市首創“抱團出海+境外招商”模式,出臺外資政策9條、外企服務20條,組織多批次多家企業組團參展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等,與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中德商會等國際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國際科創中心策源功能加快凸顯,建設全域人工智慧之城,投用人工智慧訓練基地,推動全市首個大規模存儲數據中心轉型為算力中心,智算總規模達5000P,率先落地監管沙盒機制,匯聚25家企業30余個大模型高品質數據集。打造空天街區,落地銀河航太等70多家企業,構建星箭一體化、通導遙深度融合、空天地資訊一體化發展的商業航太産業生態。
“一門辦”的效率
北京亦莊為何能夠成為“機遇之城”?張強表示,改革創新是北京亦莊最大的優勢。
日前,全國首張熱食類機器人食品經營許可證從北京經開區發出,獲得這張證書的久秉機器人(北京)有限公司負責人於欽瑋十分開心,這意味着熱食類食品生産的大市場,為公司機器人産品敞開了大門。
“這次許可證的獲批,同行們的心氣兒更高了,同時也讓我們餐飲類機器人企業堅定創新發展。”他説,機器人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將讓智慧餐飲大展拳腳。
用機器人實現餐飲加工全流程自動化,是餐飲業的一件新事,也是北京亦莊加快營商環境改革,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辦”整合服務的生動案例。近年來,北京亦莊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深化“一業一證”改革,覆蓋生活性服務業並拓展16個生産性服務業場景,DIY“多業一證”改革覆蓋43個高頻許可證。推動政務服務增值改革,建設零碳服務中心、企業法規諮詢中心、金融服務中心等8大中心。加強制度創新,在全市率先試行對進口醫療器械進行符合性驗證檢驗監管,14項“兩區”建設案例在全國推廣。
北京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進一步釋放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動能,北京亦莊將更好發揮政府和市場兩方面作用,大力發展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新質生産力,以更大擔當和作為激發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
不僅能“一門辦”,還能“一港辦”,北京亦莊有一個重要“法寶”,就是黨建引領“企業吹哨、部門報到”,創新性地通過亦企服務港這個實體服務平臺將企業凝聚起來,切實擦亮了“北京服務”的金名片。
“亦港解企憂,辦事不發愁”。亦企服務港身兼“黨群工作統籌、涉企政務辦理、企業服務聚合、企業資訊匯聚、發展資源整合”黨建引領優化營商環境“五大中樞”功能,被授權行使企情直報、企權維護、調研建議、黨群服務等14項職能,實施黨務、政務、服務、商務“四務合一”,不斷提升服務能級。
亦企服務港可謂是企業身邊的整合式服務管家。整合需求,亦港對接。企業訴求“照單全收、有問必答、舉一反三、主動治理”。運作5年來為企業解決問題7000余件,實現“區域全覆蓋、服務全響應、問題全解決”。整合服務,亦港通辦。11個亦企服務港均建成500-1000平方米實體空間,實現1000余個政務服務事項在港內就近辦、自助辦,區內“一業一證”“告知承諾”“綜合許可DIY”等重點改革事項,均可實現一站諮詢、協同辦理。整合政策,亦港直達。
花園裏的幸福
蜿蜒的涼水河,宛如一幅鋪陳的生態長卷,左岸涵養着希望、右岸沁潤了生活。這裡不僅有通明湖的“夏雨荷”、鳥類種數達北京市鳥類的60%以上,還有呦呦鹿鳴,南囿秋風……一座花園中的城市正在以人才安居之“優”,支撐城市發展之“進”。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在對半年數據解讀時表示,北京經開區不斷推進新城建設,持續激活城市活力。
不久前,北京市城市更新試點項目、北京經開區人才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亦嘉韶華頌A區通過竣工驗收,可以為周邊産業集群提供保障性租賃住房2576套,進一步提高區域産業整體吸引力,為亦莊新城高品質發展貢獻安居之力。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亦莊火車站站前廣場、環保園區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地澤110KV變電站配套電力隧道開工;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準,加快北京小學、北京八中等中小學建設,推動北京兒童醫院新院區落地;強化住房保障體系建設,修訂人才保租房管理實施意見,投入人才住房2.5萬套;加快建設花園城市,推動涼水河、通明湖城市休閒水系建設,啟動馬智基地城市環境整體提升;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36家,總數全市第一;創新全市首個“1分錢”綠電獎勵政策,綠電交易量全市第二;加快推進全市單體最大光伏項目(北京賓士)和全市最大建築光伏一體化項目(小米汽車)建設,推動能源結構全面綠色低碳轉型。
人的發展,離不開“夢想”二字。經濟學家陸銘在《向心城市》一書中寫道:“城市一直在兩種力量的角逐之下生長。一種是向心力,它讓你懷揣夢想;另一種是離心力,它讓你肉身疲憊。”作為首都改革開放的窗口,北京亦莊從來不只是創業的熱土,更是偉大企業的孕育地。
沿着潮水的方向,在開放的奔流中,找尋機遇與夢想、創業與創新的交匯之地,這就是亦莊機遇,更是機遇亦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