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北京市司法局召開“公證服務企業 優化營商環境”新聞發佈會。市司法局黨委委員、副局長、一級巡視員張國強出席發佈會。會議由市司法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鮑雷主持。
近三年,全市公證機構共為企業辦理各類公證事項63萬件,為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貢獻公證力量。會上,張國強介紹了北京市公證行業服務企業發展工作情況:
優化涉外公證服務
助力高水準對外開放
積極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北京市公證行業發揮涉外公證在對外經貿合作中的法律“通行證”作用,在企業與“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等方面,提供多樣化、高品質公證法律服務。目前,全市24家公證機構均可辦理涉外公證業務。近三年,全市公證行業共為企業、個人辦理涉外公證事項49萬件,出具的涉外公證書發往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業務範圍輻射“一帶一路”沿線90%以上的國家。
拓展和延伸服務助力企業高品質發展。目前,北京已有3家公證處被司法部、外交部聯合授予海外遠端視頻公證資格,與100多家駐外使領館建立海外遠端視頻公證合作辦理機制,辦理海外遠端視頻公證300多件。9家公證機構實現“涉外公證+領事認證”一體聯辦,實現部門協作、工作聯動、企業受益。
強化保全證據公證
護航知識産權保護
主動靠前服務,不斷深化共建協同。方圓公證處、長安公證處等與市知識産權保護中心等職能部門建立合作框架協議,共促協同發展格局,形成公證保護知識産權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工作機制。多家公證處與網際網路頭部企業建立知識産權保護法律服務協議,通過常態化、機制化等公證法律服務,在市場創新主體産權登記確權、技術轉讓交易等知識産權保護環節提供重要法治保障。北京市國信公證處掛牌成立的北京市知識産權保護公證服務中心,2024年被市版權局、首都版權協會評為北京市版權保護示範單位。
緊貼時代需求,積極服務新質生産力發展。全市公證機構充分利用區塊鏈、物聯網等新型網路資訊技術,加快傳統線下公證轉型升級,持續推動“雲上”公證産品創新,實現了公證服務線上線下服務互為支撐、相互聯動、全面覆蓋,為新的技術創造模式、新的産業發展樣態、新的商業活動場景、新的服務供給範式提供針對性、多樣化法律服務保障。近三年,全市公證機構共辦理保全證據公證18萬件,其中涉及知識産權保護公證的佔90%以上。多家公證機構被司法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知識産權局、國家版權局等部門授予“全國知識産權保護公證服務示範單位”。
深化賦強公證服務
攜手防控金融風險
做好前端服務,管控借貸風險。公證機構高度重視風險管理,密切關注金融領域風險的新態勢、新特徵、新表現,堅持規範操作,確保六個到位(即借貸主體資格審查到位、相關文件材料審核到位、法律風險提示告知到位、借貸意向意願固定到位、賦強特定條款設定到位、在場簽字蓋章證明到位),以此將公證助力金融法律風險管理融入賦強公證辦理各環節、全過程。
做好後期服務,推動債務履行。公證機構根據申請,依法、審慎審查觸發強制執行條款和債務履行情況,保障借貸雙方的合法權益,依法依規出具強制執行證書,法院依法強制執行實現金融機構借款債權,有效降低了執行的訴訟和時間成本,大大降低了金融領域風險。近三年,全市公證機構辦理賦予債權文書強制執行效力公證案件41萬件。
實化惠企法律保障
提升企業辦事滿意度
深入實施公證惠企行動。統籌推進公證資源均衡配置,持續打造“半小時公證服務圈”,實現公證法律服務進駐“三城一區”、市區兩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公證法律諮詢全部納入實體、熱線、網路三大平臺。開展“2024年公證法律服務四季行活動”,確保公證服務助力企業發展全年不斷線。制定出臺《關於北京市優化公證服務 更好利企便民的若干措施》《公證服務支援中小微企業若干措施》,實行中小微企業公證服務“首問負責制”,開通中小微企業公證服務“綠色通道”,簡化手續、優化服務、加急出證。
推進公證利企便民舉措擴維增效。高度關注公證對企服務中的難點問題,着力破解企業和群眾反映的公證服務證據出具難、提供材料多等突出問題,研究出臺《公證機構受理公證事項(事務)申請證明材料清單》,明確了172項公證服務的所需證明材料的範圍,要求不得讓當事人提供清單之外的材料。研究出臺《北京市“高效辦成一件事”公證事項(事務)清單》,建立106項“高效辦成一件事”公證目錄,符合規定條件的,讓當事人“只跑一次”公證機構就辦好公證。積極適應網路信息化條件下公證服務方式的新變化、新特徵,迭代升級“網際網路+公證”服務,持續創新公證對企線上服務應用場景。全市24家公證處均建立起了安全等級高、應用場景廣、部門聯動多的線上公證綜合服務平臺,逐步形成了“一窗受理、整合服務、一站辦結”的標準化、便捷化公證服務。近三年,全市公證機構通過線上受理公證事項出具公證書10萬件。為持續深化公證領域,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辦理公證提供參考和借鑒,北京市司法局對北京市公證行業近年來辦理的涉企服務案例進行梳理評選,邀請中國公證協會、市司法局、知名法學教授、主流媒體記者、“三型”人才代表及行業骨幹參與評審,最終評選出公證服務企業典型案例。發佈會上,市公證協會黨委書記馬品芳對北京市公證行業服務企業典型案例進行發佈:
後續將上新典型案例內容,敬請關注!
以上典型案例涉及知識産權保護、“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等與各類經濟主體密切相關的重點領域。突出展現了公證服務企業,優化營商環境的創新亮點和公證助力提升科技創新的具體舉措,推動構建了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格局。
近年來,北京市公證行業牢牢把握公證的公益屬性,認真貫徹落實優化營商環境各項工作部署,出臺了一系列公證利企便民工作措施,積極為國企、民企、外企等提供高效、專業的公證法律服務。市司法局公證工作處處長任宇平系統介紹了北京市公證行業服務企業十項舉措。
小米集團法務總監姜鷹介紹了公證服務企業的優勢:公證制度擁有預防性司法制度職能優勢,在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維護自身權益、保護知識産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小米公司在面對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權時,公證作為一種有效的證據保全方式,被公司廣泛運用。下一步,小米公司將進一步加強與公證機構的合作,繼續拓展新的合作領域、加強證據保全合作、深化知識産權保護合作。
方圓公證處公證員徐敏在會上分享了《發揮保全證據公證在打擊涉網路“黑灰産”中作用 依法護航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案例經驗,具體介紹了方圓公證處針對某網際網路公司提出的涉網路“黑灰産”案件公證申請,如何取證以及取證的難點、痛點,通過制定個性化保全服務方案,組織專門團隊進行公證服務,累計服務長達一個半月,出具公證書33本,為該民營企業依法維權提供了有力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