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午,第二十六屆北京科博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大幕。觀眾可親臨現場近距離觸摸創新成果,打卡科技新體驗。(王海欣 攝)
未來製造、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健康……未來産業方興未艾。從1998年創立,科博會一直是展示我國科技創新前沿成果的重要窗口。7月13日,第二十六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産業博覽會開幕。科博會現場,前沿科技創新産品和技術隨處可見,未來産業發展的“風向標”盡在眼前。
人工智慧讓機器人“如虎添翼”
未來製造的核心是智慧製造,機器人是智慧製造的典型代表。展廳入口處,京城機電展臺的機器人映入眼簾。明黃色的機械臂高速運動,一上一下手持兩個小托盤,每個托盤裏放着4個可樂罐,可樂罐間距僅1釐米。另一機械臂則分別握住長針,讓針在可樂罐的間隙裏同時繞來繞去。顯然微小的誤差就會造成撞針,機械臂卻“游刃有餘”,針和罐互不接觸,托盤也一直穩穩噹噹。
“高速、高精、高穩定性、高可靠性,正是智慧裝備水準的體現。”京城機電副總經理滕明志説,機器人“手臂”能如此靈活,是因為內部有18根軸同時控制着18個單元,實現同時聯動。
智慧製造是未來産業的巨大機遇。以前由於機器人靈活性不夠,很多場景想用機器人卻沒法用,現在人工智慧讓機器人“如虎添翼”,將會真正替代那些複雜、艱苦、危重勞動條件下的人工作業。
以機器人智慧釀酒為例,如按傳統方式建設産線,可能需要2萬名員工,但現在採用釀酒機器人,可能所需人工僅為原來的十分之一。釀酒生産車間高溫、高酸、高熱惡劣環境下的生産工序,都可以讓機器人來完成。
鞋模、高爾夫球頭、眼鏡框,中航邁特的展櫃裏擺放着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用品,還有醫療、模具、科研等領域的應用部件及小型列印工藝品。這些“列印件”是怎麼來的?企業將一台用於金屬3D列印的鐳射選區熔化設備帶到了現場。據工作人員介紹,以列印一個民用航太發動機的渦輪排氣管為例,這種成形技術比常規傳統工藝製造提速40%以上,成本降低30%以上。
材料界“尖子生”爭奇鬥艷
一張餐巾紙漂浮在水缸上,沒有被水浸透,拿起來一看依舊幹爽。湊近一瞧,水缸裏竟然還有電路板、手機,它們都仿佛穿了一件“防護衣”。
在中關村科學城菲沃泰公司展臺上,我們找到了這些設備防水的秘訣——奈米薄膜。這種超薄超輕的奈米材料,硬度高又防水。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説,利用奈米鍍膜設備給手機、XR眼鏡鏡片以及電池、助聽器等多種設備穿上“防護服”,能達到防水、防油、防硫化、防腐蝕等效果。
不遠處,被譽為“材料之王”的石墨烯也在科博會現場秀出自己的“超能力”。在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展臺,工作人員向觀眾展示這位材料界“尖子生”的優秀作品。比如蒙烯玻纖織物可用在風力發電機的葉片上,幫助發電機快速化冰;石墨烯織物用在座椅上,能在冬天快速升溫,給乘客帶來良好乘車體驗……
科技塑造未來健康新場景
能看穿人情緒的AI,您見過嗎?頭戴腦電帽,只需靜坐3分鐘,它就能捕捉你的情緒波動,還能看出你有沒有抑鬱風險。北工大山河灣谷創新區展臺,一台輔助診療與篩查評價設備引來不少觀眾前來體驗。
現場負責人説,這臺設備採用人工智慧技術,通過對採集的腦電數據建立情緒評估模型,再對腦電信號進行高精度解讀,最後再給出“打分”。不光能檢測,設備還能給體驗者定制一套詳細的放鬆訓練計劃,幫助體驗者進行身心調節。
2024年科博會還聚集了多家醫藥創新企業,助力疑難雜症的檢測和治療,讓人們看到更多未來健康産業的場景。在阿斯利康創新園區的展臺上,入駐企業西山科技帶來的一台可移動的乳房病灶旋切式活檢設備備受矚目。
該設備配有一根精巧的取樣針,能根據患者病灶大小隨時調節。“最小取樣窗口僅5毫米,最大可達30毫米。”據工作人員介紹,該微創手術設備具有樣本連續自動傳輸、收納功能,確保手術流暢,還能節約手術時間,“創口小,做完手術後患者敷上冰袋即可出院。”
作為全球生物制藥企業,阿斯利康也亮相科博會現場。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計劃打造乳腺健康創新園,為相關領域海內外創新企業提供覆蓋項目落地、創新孵化、商業加速及擴大規模的一站式服務,並將引入乳腺癌篩查、診療、患者管理的創新企業。目前,已有8家像西山科技這樣的科創企業簽署入園協議。(孫傑 夏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