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計劃二〇三〇年實現全面開放 《永樂大典》嘉靖副本等百餘件國寶文物7月13日起亮相

日期:2024-07-14 09:1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明十三陵計劃二〇三〇年實現全面開放 《永樂大典》嘉靖副本等百餘件國寶文物昨起亮相

  7月13日,2024明文化論壇在昌平區明十三陵景區開幕。從主論壇上獲悉,明十三陵景區將逐步擴大文化遺産開放範圍,到2030年實現明十三陵帝陵全部開放。

  明十三陵景區開放計劃共分為三期,時間為2024年至2030年,其中一期為2024年至2025年,將開放思陵、永陵;二期為2026年至2028年,將開放茂陵、泰陵、德陵和新行宮遺址;三期為2029年至2030年,將開放獻陵、裕陵、慶陵。

  明十三陵全面開放後,將採用多種方式進行實物陳列展示,不僅包括古建築、墓葬、神道等文物本體,還包括建築遺址等文化遺産要素,全面呈現十三陵完整營建歷程、明代皇家陵寢建築特徵和營造技藝等。“我們還將通過網路虛擬平臺、無人駕駛旅游車進行數字化展示,包括基本的遺産情況、文化價值以及交通資訊、十三陵相關的歷史研究成果,還有相關歷史文獻、檔案、圖像資料等等,全方位展現明文化的歷史與獨特魅力。”明十三陵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明十三陵主神道是連接神路和各個帝陵的重要通道,昌平區還將打通神道,把全長7.3公里的主神道和附近散落的大小遺産點進行串聯。同時開展十三陵週邊兆域邊墻保護修繕,建設景觀步道、景觀臺,呈現歷史空間格局,宏觀展示明十三陵整體輪廓,讓觀眾從更加廣闊的角度欣賞、了解明十三陵這座世界遺産寶地。

  未來,明十三陵還將逐步推進打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利用珍貴世界文化遺産資源,實現陵村互動,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升當地居民生産生活水準。

  以明文化為核心,昌平還將建設明文化文博旅綜合體,並面向全球徵集項目設計方案。該項目位於昌平區十三陵鎮,周邊分佈有豐富的文旅資源、商服資源及科研産業,如明十三陵、居庸關長城、銀山塔林、白浮泉遺址、八達嶺奧萊、樂多港、未來科學城、南口産業園等。

  項目建成後,將打造成為全球最知名的明文化交流基地、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明文化主題展示區以及首都西北部世界遺産特色文博旅商圈,全方位多維度展示明代恢弘氣象、多彩歷史和燦爛文明,成為傳承優秀文化與深度體驗式消費相結合的文化博覽旅游綜合體。

  7月13日,“明韻風華 國之重寶——明代文物珍品特展”在明十三陵景區同步開展。特展為期兩天,國內10余家文博機構共100余件精品國寶文物參展,展品以皇家重器為主,除金絲翼善冠和皇后鳳冠外,董其昌書法真跡、皇史宬金匱、《永樂大典》嘉靖副本等一批重量級國寶文物也集中亮相。

  展廳中,黃緙絲十二章福壽如意袞服、玉雕萬壽海棠金托執壺、保明寺銅鐘等珍貴文物在展櫃中整齊擺放,吸引眾多觀眾駐足拍照,細細端詳。每一件展品的旁邊都有高清圖片,並配有詳細文字介紹,包括文物的名稱、歷史背景、藝術特點以及其在歷史文化中的意義等資訊。此外,展品旁還特別設置了二維碼,觀眾掃描二維碼就可以查看該展品的詳細介紹,包括更多圖片、講解音頻以及相關資訊。

  “明韻風華 國之重寶——明代文物珍品特展”的展出時間為7月13日、14日。為滿足觀眾的參觀需求,論壇會議結束後,大部分特展文物將移至明十三陵定陵景區內文物展廳,屆時市民購買定陵景區門票即可參觀。(孫雲柯)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